• mǎi
  • jué
  • fàn
  • gu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ǎi jué fàn guān

成语解释:犹言买官鬻爵。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复》:“买爵贩官,免刑除罪,公用弥多,而为者徇私,上下无求,百姓不堪。”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官场

繁体字形:買爵販官

英文翻译:A peddler of Knights

买爵贩官的意思

买:1.购买;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2.用金钱或其他手段拉拢:收买。买通。

爵:1.古代饮酒的器皿。2.爵位,君主国家对贵族所封的等级:封爵。公爵。

贩:1.商人卖货物:贩粮食。贩牲口。2.贩卖货物的小商人:小贩。摊贩。

官: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厕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成语评论

买爵贩官”这个成语,乍一听像是古代版的“花钱买工作”。不过它可比普通求职复杂多了——本质上是指用钱财换取官职爵位,属于权力游戏的灰色玩法。比如《汉书》里就记载过,汉武帝为了解决军费问题,直接明码标价卖官鬻爵,交钱多的能当县令,交钱少的当亭长。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现代社会的贿赂有什么区别?其实核心问题在于制度化腐败。古代这种官方授权的卖官行为,相当于把潜规则摆到了台面上。就像现在的某些游戏里氪金玩家能直接买装备,而普通玩家只能慢慢打怪升级。

举个更接地气的例子:某朝官员退休前突击提拔亲信,美其名曰“举贤不避亲”,实际暗中收取好处费。这种操作虽然换了层皮,但本质上仍是“买爵贩官”的变种。值得玩味的是,这类现象往往伴随着“合规流程”,就像用糖衣包裹的苦药丸。

这里藏着个有意思的悖论:如果买官者真有能力,算不算人才破格录用?实际情况往往事与愿违。就像网购时看着图片挺美,收货才发现货不对板。历史上多数买官者上任后急于回本,反而加剧了贪腐循环。

现代职场中其实也有类似现象。某互联网公司被曝“付费内推”,实习生岗位明码标价二十万。这就像把“买爵贩官”移植到了商业领域,用金钱置换机会的行为模式跨越了时空。但不同的是,现代社会有更完善的法律和监管体系在逐步纠偏。

有个观察挺有意思:权力寻租就像打地鼠游戏。古代用制度漏洞做买卖,现代则换上“咨询费”“中介服务”等新马甲。但阳光始终是最好的防腐剂——当科举制替代举孝廉,公务员考试取代捐官制,透明化机制确实在推动进步。

或许我们应该这样理解:权力交易如同韭菜,割完一茬又长一茬。但每次制度革新都在把韭菜根往深处埋。从竹简奏折到电子政务,从驿站传书到大数据监察,技术革新正在给老问题提供新解法。这大概就是文明演进的有趣之处——旧瓶装新酒,但酒精度数越来越低。

"买爵贩官"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