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ū tóng wén
  • chē tóng guǐ
  • _
  • _
  • _
  • _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ū tóng wén,chē tóng guǐ

成语解释: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分句;比喻天下统一

繁体字形:書同文,車同軌

英文翻译:Books are the same as articles, cars are the same as tracks

书同文,车同轨的意思

书: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

同:[tóng]1.相同;一样:同类。同岁。同工同酬。大同小异。条件不同。同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会同。陪同。4.一同;一齐(从事):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众商量。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同这件事无关。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同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见〖胡同〗。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车:[chē]1.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马车。一辆车。2.利用轮轴旋转的机具:纺车。滑车。水车。3.指机器:开车。车间。4.车削:车圆。车螺丝钉。5.用水车取水:车水。6.转动(多指身体):车过身来。7.姓。[jū]象棋棋子的一种。

同:[tóng]1.相同;一样:同类。同岁。同工同酬。大同小异。条件不同。同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会同。陪同。4.一同;一齐(从事):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众商量。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同这件事无关。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同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见〖胡同〗。

轨:1.原指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后指车轮碾过的痕迹。2.一定的运行路线:轨迹。3.比喻事物正常的规则、法度、秩序:正轨。越轨。4.轨道。也指铺设轨道用的条形钢材:火车出轨了。铺轨工程。

成语评论

书同文,车同轨”这个成语,听起来像历史课本里的知识点,但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一家公司在全国开了几十家分店,如果每家分店都用不同的财务系统,月底对账时老板可能会急得跳脚。这时老板一拍桌子:“必须统一流程,咱们要‘书同文,车同轨’!”你看,这就是用古人的智慧解决现代管理难题。

为什么说这个成语今天依然有用? 想象你网购时遇到的情况:如果每个快递公司都用不同的条形码规则,你的包裹可能永远卡在“运输中”。正是物流行业建立了统一的标准,才让我们能吃着薯片刷着手机,随时查快递走到哪个城市了。

有个有趣的现象:国际空间站里,美国宇航员和俄罗斯宇航员为什么要用英制、公制两套测量系统?这就好比两个人用不同方言聊天,稍不留神就可能引发“火星撞地球”的事故。这时候他们反而需要“书同文”的智慧——建立共同的操作规范。

标准化会不会抹杀个性? 就像手机充电接口统一后,我们反而能更自由地选择手机品牌。我家书架上摆着六个品牌的电子书阅读器,因为充电线通用,出差带哪个都方便。统一标准就像马路上的交通线,看似限制,实则是为了让更多人安全高效地抵达目的地。

在杭州开过奶茶店的朋友跟我分享过亲身经历:最初为了让每家分店都有“个性”,允许店员自创配方,结果三个月亏了二十万。后来总部推行标准化操作手册,反而让创意在限定框架内开花——比如限定糖分比例后,研发团队更专注开发新口味,反而做出了爆款产品。

有人担心“车同轨”会限制创新,但看看新能源汽车行业。当各家车企在电池规格上达成基本共识后,充电桩建设速度突飞猛进。这就像先铺好铁轨,才能跑得更快更远。去年参加行业展会时,某车企工程师说:“标准统一后,我们终于能把精力集中在智能驾驶这些核心技术上了。”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精妙之处在于平衡之道。就像写书法,既要遵循基本笔划,又要写出个人风格。工作中深有体会:当团队建立起文档模板和协作规范后,反而腾出更多时间打磨内容创意。所谓“规矩之内,方得自由”,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下次遇到需要协调多方的工作时,不妨想想秦始皇当年修驰道的魄力。当然,我们不需要焚书坑儒式的强硬手段,而是用共识和智慧来铺就合作的轨道。就像小区业主群讨论垃圾分类,先制定大家都认可的基本规则,后续推行反而顺利得多。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手机里装了多少个需要不同账号登录的APP?如果哪天互联网真能实现“书同文”级别的账号互通,或许我们就能告别那串永远记不住的密码列表了。到那时,可能又会催生出新的创新机遇——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