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ǐ jiāng dé jiǔ
成语解释:讨杯水喝,却得到了酒。比喻得到的超过所要求的。
成语出处:唐 刘知幾《史通 书志》:“太岁在酉,乞浆得酒;太岁在巳,贩妻鬻子。”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
繁体字形:乞漿得酒
英文翻译:asking for some water and getting some wine
乞:1.向人讨;乞求:乞怜。乞食。乞援。2.姓。
浆:[jiāng]1.较浓的液体:豆浆。泥浆。纸浆。粉浆。2.用粉浆或米汤浸纱、布或衣服使干后发硬发挺:浆洗。衬衫领子要浆一下。[jiàng]同“糨”(jiàng)。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酒:1.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乞浆得酒”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实际意思特别贴近生活。比如同事小张原本只是想让领导帮忙改一份报告,结果领导直接让他负责整个项目,还夸他“潜力大”。小张心里直嘀咕:“我这算不算‘乞浆得酒’?”其实这就是典型的例子——想要一杯水解渴,结果人家给了你一坛好酒。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职场吗?当然不是!去年邻居王阿姨去菜市场买葱,摊主非要送她一把香菜,还教她凉拌秘诀。王阿姨乐得合不拢嘴:“本来只想花两块钱,结果白捡个菜谱!”你看,生活处处藏着这种“意外惊喜”,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留心观察。
这里有个有趣的问题:乞浆得酒和天上掉馅饼有什么区别?前者强调“主动提出需求后获得的超预期回报”,后者则是完全被动的好运。比如你帮朋友搬家,朋友不仅请你吃饭,还介绍了新工作机会——这就是典型的主动行为带来的超额回报。
最近发现这个现象在互联网时代更常见了。比如我上周在知识付费平台花9.9元买写作课,结果被拉进作者群,意外结识了出版社编辑。这种“超值体验”让我想到:现代社会的资源链接效率,确实让“得酒”的概率大大增加了。
有人担心这是否会助长贪心?其实关键在于心态。就像去果园摘橘子,园主多送几个是情分,若强求反而失了体面。生活中保持合理期待,把额外收获当作缘分,才能更好地享受这种“意外之喜”。
不妨换个角度想:为什么人们更愿意给超出预期的回报?或许因为真诚的付出本身就能激发善意循环。就像老家修车铺的李师傅,每次给自行车补胎都会顺手调刹车,久而久之成了街坊们口口相传的“宝藏店铺”。这种超越交易的关系,或许才是“得酒”的深层逻辑。
下次当事情发展超出预期时,不妨暂停片刻:这是单纯的运气,还是某种正向积累的必然?或许答案就藏在“乞浆得酒”这个成语里——当你真诚地种下善意,生活自会回馈意想不到的佳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