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ǔ shí chūn guāng
成语解释:九十:90天;春光:指春天。指整个春天
成语出处:五代·南唐·陈陶《春归去》:“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九十萅光
英文翻译:Ninety spring light
九: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九尽寒尽。3.表示多次或多数:九霄。九泉。三弯九转。九死一生。4.姓。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春:1.春季:春景。温暖如春。2.指一年的时间:一卧东山三十春。3.指男女情欲:怀春。春心。4.比喻生机:妙手回春。5.姓。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九十春光”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春天的三个月。比如你站在湖边,看柳树刚抽芽,樱花一簇簇开得热闹,就可以说:“九十春光短暂,这一片生机却叫人挪不开眼。”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九十”这个数字?其实古人把春天分成“孟春、仲春、季春”三部分,三个月正好九十天,像沙漏里的细沙,抓不住但足够让人记住它的美。
有个朋友曾用这个成语调侃自己:“我这九十春光的减肥计划,全被青团和春笋耽误了。”听到这里你或许会笑,但仔细想想——这不正是春天的魅力吗?乍暖还寒时,人们总忍不住做些“不合时宜”的事。关键问题来了:成语里的数字具体指什么?答案藏在农耕文化里:九十天刚好覆盖播种到抽穗的关键期,既说时间流逝,也暗含“把握当下”的智慧。
在小说里读到这样的句子最是动人:“她将九十春光缝进嫁衣,针脚里藏着待放的桃花。”这里不再是简单的时间计量,而是把整个季节的期盼具象化了。有人可能会疑惑:用三个月比喻等待会不会太夸张?但恰恰是这种时间的重量,让等待显得珍贵。就像现在年轻人常说的“仪式感”,九十春光把抽象的情感装进了具体的容器。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现代生活。地铁里总能看到盯着手机的人,窗外玉兰花开了又谢都没人抬头。若是有人突然说句“别辜负九十春光”,倒像往水里丢了颗石子,能激起点涟漪。毕竟春天不会因为我们的忙碌而放慢脚步,但那些偶然瞥见的嫩绿,确实能让键盘上的手指稍稍停顿三秒。
最后想起老家茶馆的对联:“闲煮新茶消永昼,漫收细雨度春光。”九十天说长不长,但若能把喝杯茶、听场雨都算作春天的刻度,倒比盯着日历过日子有趣得多。你看,成语从来不是故纸堆里的老古董,换个角度琢磨,它照样能和奶茶、短视频一起,活在我们热气腾腾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