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ǔ
  • zhī
  • wè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ǔ wǔ zhī wèi

成语解释:九五:指帝位。指帝王的尊位

成语出处:《宋书·武帝纪》:“夫或跃在渊者,终飨九五之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帝王的尊位

繁体字形:九五之位

英文翻译:The Ninth Five Year Plan

九五之位的意思

九: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九尽寒尽。3.表示多次或多数:九霄。九泉。三弯九转。九死一生。4.姓。

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见〖工尺〗。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位:1.所在或所占的地方:部位。座位。各就各位。2.职位;地位:名位。3.特指君主的地位:即位。在位。篡位。4.一个数中每个数码所占的位置:个位。百位。十位数。5.用于人(含敬意):诸位。各位。家里来了几位客人。6.姓。

成语评论

九五之位”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其实它源自《易经》中的乾卦,九代表阳爻,五则是卦象中象征“天位”的位置,合起来就指代帝王或权力巅峰。比如古代臣子劝谏皇帝时,可能会说:“陛下既居九五之位,当以天下百姓为念。”这里的“九五之位”直接点明了君主的责任与地位。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现在很少听到这个词了?其实它的含义早已延伸。比如描述一位企业创始人时可以说:“他从基层一路打拼,最终坐上了行业的九五之位。”这里不再强调皇权,而是比喻一个人在领域内的绝对影响力。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核心地位”的概念,又让成语更贴近现代语境。

有个有趣的例子:某科技公司年会上,董事长致辞时说:“我们不做行业的九五之位,而要当创新的永动机。”这种反向运用反而凸显了企业的价值观——不迷恋现有地位,更重视持续突破。这种灵活化用说明,传统文化符号完全可以在新时代焕发新意。

或许你会好奇:普通人能用这个词吗?当然可以!比如描述小区业委会选举:“这次改选后,张师傅终于问鼎社区的九五之位,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新规。”这种生活化的比喻既幽默又准确,说明成语的生命力在于活用,而不必拘泥于历史场景。

个人看来,“九五之位”最值得玩味的是它的双重性:既象征权力顶点,也暗含“高处不胜寒”的警示。就像登山者登顶后既要享受风光,也要注意脚下悬崖。现代社会的“九五之位”更多指向影响力而非特权,这或许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巧妙接轨。

最近读到某企业家传记,有个段落印象深刻:“当他真正站上行业九五之位时,才发现最重要的不是位置本身,而是这个位置能撬动多少改变。”这个视角转换很有意思——位置只是支点,真正的价值在于用它创造什么。这种理解让古老的成语有了更立体的现代诠释。

不妨观察身边:那个总考年级第一的学生,班级比赛的领头人,甚至是家庭聚会的组织者,某种意义上都处在自己的“九五之位”。关键不在于怎么守住这个位置,而是如何让这个位置成为服务他人、创造价值的起点。这或许才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真正启示。

九五之位的造句

  1. 造句 只要有机会,谁不想坐上九五之位,南面而坐,称孤道寡?符彦卿的优势显而易见,而且他有无与伦比的舆论优势。
  2. 造句 内城建在九宫之中,对应九五之位,乃是白帝的王宫,也是天子之所。
  3. 造句 算是非典型的穿越吧,基本上是关于一个很莫名其妙的人物如何向所谓的九五之位奋斗的过程,因为是关于“君”。
  4. 造句 然后又发现,冥冥之中,自己还肩负着更高的使命,他毅然放弃了九五之位,去寻求大道。
  5. 造句 那年,曾于宗门青梅林畔与师兄煮酒论道;那年,曾纵剑如飞,独战天鹏,只为助她复国报家,荣登九五之位。
  6. 造句 看沈醉搅动天下风云,群雄归附,以万民之气,冲刷己身命数,号令神州,坐拥万里江山,及至,登九五之位。
  7. 造句 刚出生时,我以为受到命运眷顾,会成为惊天动地之人,封侯拜将只是小意思,说不定还能坐上九五之位,藏三千粉黛于**。

"九五之位"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