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ǔ wǔ zhī wèi
成语解释:九五:指帝位。指帝王的尊位
成语出处:《宋书·武帝纪》:“夫或跃在渊者,终飨九五之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帝王的尊位
繁体字形:九五之位
英文翻译:The Ninth Five Year Plan
九: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九尽寒尽。3.表示多次或多数:九霄。九泉。三弯九转。九死一生。4.姓。
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见〖工尺〗。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位:1.所在或所占的地方:部位。座位。各就各位。2.职位;地位:名位。3.特指君主的地位:即位。在位。篡位。4.一个数中每个数码所占的位置:个位。百位。十位数。5.用于人(含敬意):诸位。各位。家里来了几位客人。6.姓。
“九五之位”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其实它源自《易经》中的乾卦,九代表阳爻,五则是卦象中象征“天位”的位置,合起来就指代帝王或权力巅峰。比如古代臣子劝谏皇帝时,可能会说:“陛下既居九五之位,当以天下百姓为念。”这里的“九五之位”直接点明了君主的责任与地位。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现在很少听到这个词了?其实它的含义早已延伸。比如描述一位企业创始人时可以说:“他从基层一路打拼,最终坐上了行业的九五之位。”这里不再强调皇权,而是比喻一个人在领域内的绝对影响力。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核心地位”的概念,又让成语更贴近现代语境。
有个有趣的例子:某科技公司年会上,董事长致辞时说:“我们不做行业的九五之位,而要当创新的永动机。”这种反向运用反而凸显了企业的价值观——不迷恋现有地位,更重视持续突破。这种灵活化用说明,传统文化符号完全可以在新时代焕发新意。
或许你会好奇:普通人能用这个词吗?当然可以!比如描述小区业委会选举:“这次改选后,张师傅终于问鼎社区的九五之位,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新规。”这种生活化的比喻既幽默又准确,说明成语的生命力在于活用,而不必拘泥于历史场景。
个人看来,“九五之位”最值得玩味的是它的双重性:既象征权力顶点,也暗含“高处不胜寒”的警示。就像登山者登顶后既要享受风光,也要注意脚下悬崖。现代社会的“九五之位”更多指向影响力而非特权,这或许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巧妙接轨。
最近读到某企业家传记,有个段落印象深刻:“当他真正站上行业九五之位时,才发现最重要的不是位置本身,而是这个位置能撬动多少改变。”这个视角转换很有意思——位置只是支点,真正的价值在于用它创造什么。这种理解让古老的成语有了更立体的现代诠释。
不妨观察身边:那个总考年级第一的学生,班级比赛的领头人,甚至是家庭聚会的组织者,某种意义上都处在自己的“九五之位”。关键不在于怎么守住这个位置,而是如何让这个位置成为服务他人、创造价值的起点。这或许才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真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