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è chāng zhī jìng
成语解释:见“乐昌分镜”。
成语出处:《剪灯新话·联芳楼记》:“一旦事迹彰闻,思情间阻,则乐昌之镜,或恐从此而遂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夫妻分别
繁体字形:樂昌之鏡
英文翻译:Lechangzhijing
乐:[lè]1.快乐:欢乐。乐事。乐不可支。心里乐得像开了花。2.乐于:乐此不疲。3.笑:他说了个笑话把大家逗乐了。4.姓(与Yuè不同姓)。[yuè]1.音乐:奏乐。乐器。2.姓(与Lè不同姓)。[yào]1.爱好,喜爱:知者~水,仁者~[lào]1.用于地名:~亭,在河北
昌:1.兴旺;兴盛:昌盛。昌明。2.正当(dàng);美好:昌言。3.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镜:1.用来映照形象的器具:镜子(亦指“眼镜”)。镜台。镜匣。镜奁。铜镜。穿衣镜。2.利用光学原理制造的各种器具,上面的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镜头。镜片。眼镜。胃镜。凸镜。凹镜。三棱镜。望远镜。显微镜。3.监察,借鉴:镜戒。4.照耀:“荣镜宇宙”。
“乐昌之镜”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它源自南北朝时期的典故,讲的是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在战乱中被迫分离,将一面铜镜破为两半作为信物,最终凭借破镜重逢的故事。现在人们常用“破镜重圆”来比喻失散的亲人或伴侣重新团聚,而“乐昌之镜”则更多用来代指这种寄托希望的载体。
举个日常例子:张叔和李姨年轻时因误会离婚,二十年后在子女撮合下重新走到一起。邻居们都说:“他俩就像乐昌之镜的故事,缘分断了几十年还能接上。”这里既表达了时间跨度带来的沧桑感,也暗含对重修旧好的欣慰。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千年?或许因为它击中了人性深处对“失而复得”的永恒期待。就像现代人搬家时总舍不得扔掉旧物,本质上都是希望通过某种载体保存记忆。不过我个人觉得,与其期待奇迹般的破镜重圆,不如像保养铜镜那样用心维护眼前的关系——毕竟现实中更多镜子是摔碎了就难以复原的。
有人问:现代社会通讯发达,还需要这种“破镜”的寄托吗?其实物理距离的缩短反而凸显了心理距离的微妙。就像视频通话再清晰,也替代不了当面交心的温度。乐昌之镜提醒我们,真正珍贵的关系需要具体的、可触摸的联结,就像那半面铜镜承载的不仅是信物,更是彼此守约的郑重承诺。
观察身边那些长久保持亲密关系的人,往往会发现他们都有独特的“情感信物”。可能是每周固定的家庭聚餐,可能是旅行收集的纪念品,甚至只是微信里持续十年的早安表情包。这些现代版的“乐昌之镜”,本质上都在用具体行动对抗时间的冲刷,为感情提供看得见的锚点。
最后想分享个有趣现象:很多修复文物的师傅常说“修补痕迹本身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人际关系或许也是如此,那些经历过分合聚散的缘分,只要双方愿意真诚面对裂痕,修复后的关系反而会透出独特的光泽。就像博物馆里的青铜镜,斑驳的铜绿恰是岁月馈赠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