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ǒu
  • kòu
  • 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ǔ shǒu kòu é

成语解释:举:抬;扣:敲击。抬起头来拍击额头,表示气愤已极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永宁庄牛》:“民泣清不悛,但时举手扣额,诉于天地。”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舉手扣額

英文翻译:Raise your hand and buckle your forehead

举手扣额的意思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扣:1.用圈、环等东西套住或拢住;把门扣上。2.衣纽:衣扣。3.绳结:绳扣儿。4.把器物口朝下放或覆盖东西:把碗扣在桌上。5.相符,符合:扣题(符合题义)。6.强留:扣押。7.从中减除:扣除。扣发(fā)。8.敲击:扣人心弦。

额:1.人的眉毛以上头发以下的部分,也指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通称额头。2.牌匾:匾额。横额。3.姓。4.规定的数目:名额。定额。总额。余额。空额。超额。额外。

成语评论

举手扣额”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某种肢体语言,但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描述的是人遇到难题时用手扶住额头、陷入思考的状态,类似于“抓耳挠腮”的升级版。比如:“小明盯着数学题足足十分钟,举手扣额的样子让同桌都忍不住递了张草稿纸过来。”这种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绞尽脑汁”有什么区别?其实,“举手扣额”更强调动作的直观性——当一个人连肢体语言都在表达困惑时,说明问题真的难住他了。比如职场中,面对突然变更的项目需求,新员工小张举手扣额的模样让主管主动过来拍了拍他的肩:“别急,我们一步步梳理。”

有趣的是,这个动作本身藏着心理学的小秘密。神经科学发现,当人触摸额头或太阳穴时,可能是在试图激活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开关。下次看到同事举手扣额,不妨递杯咖啡过去,说不定灵感就来了。

生活中如何活用这个成语?想象家庭聚餐时,爷爷拿着智能手机研究扫码点餐,眉头紧皱举手扣额的样子,让孙子笑着接过手机:“我来教您,就像小时候您教我拿筷子一样。”这种跨时代的互动,反而成了温暖的记忆点。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依赖这个动作可能传递焦虑信号。上周在咖啡馆遇到个写论文的男生,两小时里举手扣额二十多次,最后店员默默换了杯安神茶给他。适时暂停、调整节奏,或许比持续较劲更有助于解决问题。

观察发现,越是追求完美的人,越容易不自觉地频繁使用这个动作。朋友莉莉准备求婚策划时,笔记本上画满叉掉的方案,举手扣额的样子让人想起达芬奇手稿里的修改痕迹。后来她在夕阳下的地铁站求婚成功——原来最朴素的场景反而最动人。

下次遇到卡壳的时候,不妨试试换个姿势:站起来走走,或者把问题用图画出来。就像程序员调试代码时常说的:“有时候离开键盘的十分钟,比盯着屏幕的两小时更有用。”思维的弹性,往往藏在放松的间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