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ǔ yī fèi bǎi
成语解释:举:提出;废:弃。提出一点,废弃许多。指认识片面。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百废百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
繁体字形:舉一廢百
英文翻译:focus on only one aspect and neglect all the others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废:1.不再使用;不再继续:废除。半途而废。这个煤窑废了。2.荒芜;衰败:废园。废墟。3.没有用的或失去了原来的作用的:废话。废报纸。废钢铁。4.肢体伤残:残废。废疾(残疾)。5.废黜。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举一废百”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抓住一个点却忽略了其他所有可能性。比如有人为了追求考试成绩,每天熬夜刷题到凌晨两点,结果身体垮了、社交断了、兴趣爱好全丢了,这就是典型的“为了芝麻丢了西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类似选择:新员工入职时拼命表现自己,主动承包所有杂活,最后反而耽误了核心工作。这种“过度聚焦”往往源于对短期目标的焦虑,就像拿着放大镜看蚂蚁,虽然看得清楚却失去了观察整个蚁群协作的视野。
有个真实的案例能更好说明:某互联网公司为冲刺季度KPI,把所有资源都投入营销活动。表面看当月销售额暴涨30%,但产品研发停滞导致下季度用户流失率激增。这个案例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平衡——就像厨师做菜,既要有主料提味,也需要配菜增色。
如何避免掉进这个思维陷阱?有个小窍门叫"望远镜法则":定期抽离当下场景,站在更高维度审视全局。就像下围棋时既要布局局部厮杀,更要着眼整盘走势。毕竟,生活的精彩之处往往藏在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里。
最后分享个有趣现象:观察公园晨练的人群会发现,真正坚持最久的老人们往往不会执着于某个固定套路。他们可能今天打太极,明天跳广场舞,后天又去抖空竹。这种灵活变通的智慧,或许正是对抗"举一废百"的最佳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