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í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ín yá lè mǎ

成语解释:走到悬崖边缘勒住了奔马。①比喻到了危险边缘能及时醒悟回头。②比喻运用笔墨,当意境入近高潮时,突然煞住笔锋。亦作“悬崖勒马”、“勒马悬崖”。

成语出处:元·郑光祖《钟离春智勇定齐》第三折:“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臨崕勒馬

英文翻译:hold in one 's horse near a precipice

临崖勒马的意思

临:1.靠近;对着:临街。临河。背山临水。居高临下。如临大敌。2.来到;到达:光临。莅临。身临其境。双喜临门。3.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临睡。临毕业。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4.照着字画模仿:临摹。临帖。临画。临得挺像。5.姓。

崖:1.(旧又读ái)2.山石或高地的陡立的侧面:山崖。悬崖。摩崖。3.边际:崖略。

勒:[lè]1.带嚼子的马笼头。2.收住缰绳不让骡马等前进:悬崖勒马。3.强制;逼迫:勒令。勒派。勒索。4.统率:亲勒六军。5.姓。6.雕刻:勒石。勒碑。7.勒克斯的简称。1流(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地照在1平方米面积上时的光照度是1勒。[lēi]用绳子等捆住或套住,再用力拉紧;系紧:行李没有捆紧,再勒一勒。中间再勒根绳子就不会散了。袜带儿太紧,勒得腿肚子不舒服。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成语评论

临崖勒马”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惊险对吧?它字面意思是“在悬崖边拉住马的缰绳”,用来比喻在危险关头及时醒悟、果断收手。比如你发现朋友沉迷网络游戏,每天熬夜到凌晨,你可以说:“幸好他最近临崖勒马,调整了作息,否则身体真要垮了。”这时候,成语就形象地表达了“及时止损”的智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等到‘悬崖边’才行动?不能早点发现问题吗?”这其实是成语的核心意义——它强调的不仅是“改正错误”,更是“在最后关头依然有机会挽救”。比如公司老板发现某个项目预算严重超支,紧急叫停并重新规划策略,这就是典型的临崖勒马。虽然前期投入打了水漂,但避免了更大的资金黑洞。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为了赶时间连续闯红灯,直到差点被车撞到才吓得停住脚步。事后他说:“这次真是临崖勒马,以后再也不拿生命开玩笑了。”你看,成语不仅能用在重大决策中,也能描述日常小事里的“后怕与觉醒”。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现代社会。很多人习惯了“冲冲冲”的节奏,容易忽略潜在风险。比如盲目跟风投资、过度消费透支信用卡,这时候“临崖勒马”就像一剂清醒剂——它告诉我们:承认错误不丢人,及时调整方向比硬撑到底更需要勇气。

最后再思考一个问题:“临崖勒马的关键在哪里?”答案藏在行动力里。就像骑手发现马匹冲向悬崖时,必须毫不犹豫地勒紧缰绳。犹豫的瞬间,可能就错过了最佳时机。所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培养对风险的敏感度,保持随时调整的灵活性,才是真正的高手之道。

临崖勒马的造句

  1. 造句 不要再执迷不悟了,临崖勒马还来得及。
  2. 造句 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3. 造句 对方闻言临崖勒马,放过孙某,没有完事便放下数百元肉金离开,孙某趁机带着“肉金”及取去单位一封信件后逃走。
  4. 造句 如果他们不临崖勒马,社会只能寄望市民擦亮眼睛。
  5. 造句 曾荫权呼吁已沾上*品同学,临崖勒马,又勉励他们毋须单打独斗。
  6. 造句 幸而,布什终於临崖勒马,答应完全戒酒。
  7. 造句 他含蓄地希望君王临崖勒马,改邪归正,挽救危局。
  8. 造句 他劝谕已沾上*品的同学,能够临崖勒马,不要赔上宝贵的健康和青春。
  9. 造句 美财政能否临崖勒马?美国面临日益迫近的财政悬崖。
  10. 造句 与女儿一起在长洲租度假屋烧炭寻死的六旬母亲,终因女儿临崖勒马而获救。

"临崖勒马"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