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uàn
  • jiē
  • zǒu
  • xi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uàn jiē zǒu xiàng

成语解释:串:串门;巷:胡同。在大街小巷走来走去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这婆子能言快语,况且日逐串街走巷,那一家不认得,须是与他商议,定有道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走动

繁体字形:串街走巷

英文翻译:Crossing streets and lanes

串街走巷的意思

串:1.连贯:贯串。串讲。2.连贯起来的东西:珠子串儿。羊肉串儿。连不成串儿了。3.用于连贯起来的东西:一串珍珠。两串儿糖葫芦。4.勾结(做坏事):串供。串骗。5.错误地连接:电话串线。字印得太密,容易看串行。6.由这里到那里走动:走街串巷。串亲戚。到处乱串。7.担任非本行当的戏曲角色:客串。反串。串演。8.两种不同的东西混杂在一起而改变了原来的特征:串味。串秧儿。9.姓。

街:街道,两旁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大街小巷。

走:1.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行走。走路。孩子会走了。马不走了。2.跑:奔走。3.(车、船等)运行;移动;挪动:钟不走了。这条船一个钟头能走三十里。你这步棋走坏了。4.趋向;呈现某种趋势:走红。走热。5.离开;去:车刚走。我明天要走了。请你走一趟吧。把箱子抬走。6.指人死(婉辞):她还这么年轻就走了。7.(亲友之间)来往:走娘家。走亲戚。他们两家走得很近。8.通过:咱们走这个门出去吧。9.漏出;泄漏:走气。走风。说走了嘴。10.姓。

巷:[xiàng]1.较窄的街道:深巷。陋巷。一条小巷。街头巷尾。街谈巷议。2.(Xiàng)姓。[hàng]巷道。

成语评论

大伙儿都知道“串街走巷”这词儿吧?说白了就是形容人到处走动、熟悉当地情况的样子。您瞅瞅,外卖小哥每天蹬着电动车穿梭在楼宇之间,可不就是活脱脱的现代版“串街走巷”?不过您可能要问,这成语到底用在哪里合适?咱们这就掰扯掰扯。

举个鲜活的例子:老城区改造那会儿,社区王书记带着工作组挨家挨户走访,三个月愣是磨破了两双布鞋。您说这种深入基层的工作方式,是不是正应了“串街走巷”那股子接地气的劲儿?这时候可能有人要抬杠:“这成语只能形容体力劳动者吗?”嘿,您可别急着下结论!您看那些民俗学者背着相机记录传统建筑,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串街走巷”?

要说最让我有感触的,还得数疫情期间的社区志愿者。他们推着板车给隔离住户送菜,在逼仄的楼道里爬上爬下。这种场景让我突然明白,“串街走巷”不仅是个动作描写,更透着股人情味儿。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有时候咱们老祖宗留下的成语,搁在现代社会照样能玩出花儿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年轻人更爱用“citywalk”这种洋词儿。我倒觉得没必要非得分个高下,您看那些举着手机直播的探店博主,不也是用新方式演绎着“串街走巷”的老传统?说到底啊,不管是骑共享单车还是开导航步行,只要保持那份探索的热情,老话儿永远不过时。

最后给大伙儿提个醒:下次看到社区网格员在楼道里忙活,或是瞧见文物普查员拿着本子记录老门牌,您可别忘了,这都是“串街走巷”在新时代的生动写照。您要问这成语还能火多久?要我说啊,只要人间烟火气还在,这词儿就永远带着温度。

串街走巷的造句

  1. 造句 尤其到夜间,一些豪强子弟和地痞流氓,串街走巷,敲诈勒索,强压民女,无恶不作,把洛阳城搞得乌烟瘴气。
  2. 造句 他善拉京胡,能吹唢呐,农闲时节,喜欢跟着响器班子串街走巷,不图挣钱,图个欢乐。
  3. 造句 这婆子能言快语,况且日逐串街走巷,那一家不认得,须是与他商议,定有道理。
  4. 造句 5厘米,小而灵活,串街走巷一流;但高度也有几十厘米,人力是没有办法把垃圾桶扛上去的。
  5. 造句 有一种行当叫窝脖儿,搬运工的一种,手执一块尺半宽、二尺半长的木板,专为大户人家搬运精细贵重物件,讲究串街走巷过闹市,五里六里不歇肩。
  6. 造句 你到南京后,没饭吃了就去找他,这家伙是个吃户,上次去他家看望其的父母,他愣是带着我串街走巷的,吃了不少好吃的东西。

"串街走巷"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