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àng lún bài xíng
成语解释:丧:丧失;伦:人伦;行:品行。丧失了人伦,败坏了品行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此亦系理数应然;只因你前生淫奔不才,使人家丧伦败行,故有此报。”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繁体字形:喪倫敗行
英文翻译:To mourn and lose
丧:[sàng]1.丢掉;失去:丧尽天良。丧权辱国。2.情绪低落;失意:懊丧。颓丧。[sāng]跟死了人有关的(事情):丧事。治丧。
伦:1.人伦:伦常。伦理。五伦。天伦。2.条理;次序:伦次。3.同类;同等:不伦不类。比拟不伦。英勇绝伦。4.姓。
败:1.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跟“胜”相对):战败国。立于不败之地。甲队以二比三败于乙队。2.使失败;打败(敌人或对手):大败侵略军。3.(事情)失败(跟“成”相对):功败垂成。不计成败。4.毁坏;搞坏(事情):身败名裂。伤风败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5.解除;消除:败毒。败火。6.破旧;腐烂:败絮。败肉。7.凋谢;枯萎:败叶。塘里的荷花都败了。8.败落:好好的一个家败在他手里了。9.使败落:败家。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说到“丧伦败行”,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词离生活很遥远,但仔细想想,它其实就在一些看似普通的选择中悄悄浮现。比如,有人为了争夺家产,故意伪造遗嘱、排挤手足,甚至对年迈的父母不闻不问,这种行为算不算“丧伦败行”?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因为家庭关系是最基本的伦理纽带,而利用亲情谋取私利,恰恰是对人伦底线的践踏。
这时候可能有人问:“丧伦败行”和普通的犯错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因冲动和同事吵架,这属于情绪失控;但如果他为了升职捏造证据陷害他人,甚至拉拢上级打压团队,这就涉及道德层面的溃败。前者是“失误”,后者则是“失德”——而“失德”正是这个词的核心。
我曾亲眼见过这样的案例:小区里有个独居老人,子女常年定居国外却不愿接他同住,连过年都推脱工作忙。老人突发疾病住院时,子女竟在家庭群里讨论“要不要放弃治疗更省钱”。这种将利益置于孝道之上的选择,让人不禁脊背发凉。伦理关系的崩塌,往往始于对“责任”二字的淡漠。
或许有人会困惑:现代社会强调个人自由,传统伦理还重要吗?我的观察是,恰恰因为社会流动性增强,我们更需要伦理作为“隐形护栏”。去年某地发生的高材生诈骗亲友案就是个典型——他利用亲戚信任集资,最后卷款潜逃。当金钱欲望吞噬了基本道义,再高的智商也会沦为伤人的利器。
有意思的是,某些“丧伦败行”的行为可能披着光鲜外衣。比如某企业老板要求员工签“自愿加班协议”,实际上是通过制度压迫剥夺休息权。这种打着合法旗号剥削他人的做法,本质上是对劳动伦理的破坏。它提醒我们:判断行为是否越界,不能只看表面合规性,更要看其是否维护了基本的人性温度。
当我们在新闻里看到官员贪污扶贫款、子女虐待父母、朋友背信弃义时,不必觉得这些只是别人的故事。每个看似遥远的案例都在叩问:当利益与道德冲突时,我们内心那杆秤会偏向哪边?或许真正的文明,就藏在那些明知可能吃亏,却依然选择守住底线的小决定里。
最近听到一个温暖的反例:有位餐馆老板疫情期间坚持给环卫工提供免费午餐,尽管自己经营困难。他说:“钱能再挣,良心不能丢。”这种在逆境中依然坚守的品格,或许就是抵御“丧伦败行”的最好疫苗。它证明:伦理不是束缚,而是让人活得更有尊严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