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ú
  • y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ī zhú bā yīn

成语解释: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八音:金、石、丝、木、竹、匏、土、革等八种乐器。指音乐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夔传》:“夔善钟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用于音乐等

繁体字形:丝竹八音

英文翻译:Eight notes of silk and bamboo

丝竹八音的意思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竹:竹子,多年生常绿植物。茎圆柱形,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纸原料。嫩芽即竹笋,可食。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音:1.声音;读音:音律。音乐。口音。乐音。杂音。把这个字的音读准。2.消息:佳音。音信。3.指音节:单音词。复音词。4.读(某音):“区”字作姓时音欧。5.姓。

成语评论

提起“丝竹八音”,许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词离现代生活很遥远。比如有人这样描述一场音乐会:“舞台上既有钢琴的灵动,也有古筝的悠扬,丝竹八音交织,让人仿佛穿越千年。”这里用“丝竹八音”不仅点出传统乐器的存在,更暗示了东西方音乐的碰撞与融合。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要用“丝竹”代表音乐?其实这背后藏着生活智慧。“丝”指琴弦类乐器,“竹”代表笛箫等管乐器,二者合称代指传统音乐的核心元素。比如一位历史爱好者写道:“汉代宴席上,丝竹八音不绝于耳,贵族们击节而歌,这样的场景比今天的电子音乐更有温度。”这样的对比让人瞬间理解传统文化中“现场感”的价值。

现代人怎么用好这个成语?不妨看看这个例子:“公司年会上,从架子鼓到二胡,各部门的表演堪称现代版丝竹八音。”既保留成语本意,又赋予新解。有个有趣现象:近年国风音乐兴起,95后创作者将电音混入古琴旋律,恰似给“丝竹八音”装上翅膀,证明传统元素从未真正远离我们。

有人疑惑:“现在都用合成器做音乐,丝竹八音还有存在必要吗?”其实就像书法与键盘并存,传统乐器的独特共鸣是科技无法复制的。苏州评弹艺术家曾用琵琶演绎摇滚乐曲,当《加州旅馆》的旋律从丝弦流淌而出时,观众掌声雷动——这就是文化基因的生命力。

我个人常观察城市里的音乐角落:公园拉二胡的老者,街头弹吉他的青年,商场播放的电子音乐。这些声音碎片拼贴起来,不正是一幅流动的“丝竹八音图”吗?或许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在于形式多么复古,而在于那份对美好声音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