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ōng bǔ xī còu
成语解释: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同“东挪西凑”。
成语出处:朱自清《哀互生》:“他东补西凑地为立达筹款子,还得跑北京,跑南京。”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凑集
繁体字形:東補西凑
英文翻译:borrow all around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补:1.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修补:缝补。补牙。补袜子。修桥补路。2.补充;补足;填补(缺额):弥补。增补。补选。候补。缺什么补什么。3.补养:滋补。补品。身体虚,需要好好补一补。4.利益;用处:补益。不无小补。空言无补。5.姓。
西: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阳西下。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西餐。西医。西服。西式。学贯中西。3.姓。
凑:1.拼凑;聚集:凑钱。凑足了人数。大家凑到这里来听他讲故事。2.碰;赶:凑巧。凑热闹。3.接近:往前凑凑。凑到跟前。她拿起一束鲜花凑着鼻子闻。
哎呦,您说这“东补西凑”到底算不算生存智慧呢?咱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小明第二天要交论文,结果熬夜翻课本、抄笔记、甚至把同学的目录页都“借鉴”了过来。您猜怎么着?最后还真让他拼出个及格分!您看,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操作,可不就是典型的东补西凑嘛?
等等,这成语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啊?问得好!说白了,关键得看使用场景。比如说老王家的屋顶漏水,他随手用塑料袋、旧衣服堵窟窿,这叫应急智慧;但要是公司做年度规划也这么拆东墙补西墙,那迟早要翻车对吧?
您知道最逗的是啥吗?我见过创业团队用东补西凑搞出大创意!去年有个做汉服的工作室,愣是把窗帘布改造成马面裙,用外卖保温袋做荷包,结果在漫展上卖疯了。您瞧,资源有限的时候,这种“混搭式创新”反而能杀出条血路,是不是挺有意思?
不过话说回来,咱也不能把东补西凑当万金油使。前阵子邻居张婶炒股,拿买菜钱补仓、用养老金填坑,最后差点连水电费都交不上。您看,这种拆了北墙补南墙的操作,说到底还是治标不治本呐!
依我看呐,东补西凑就像炒菜时的临时调味——偶尔缺葱少蒜时救个场没问题,但要顿顿都这么凑合,迟早得吃出问题。生活中遇到难关,该拼拼凑凑的时候就别端着,但核心问题该解决还得解决,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后抛个问题给您琢磨:如果诸葛亮当年草船借箭算东补西凑,那咱们现在说的“资源整合”是不是它的豪华升级版?这中间的界限到底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