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ōng sōu xī luó
成语解释:指到处寻找与搜集
成语出处:许地山《空山灵雨 补破衣的老妇人》:“我们所为,原就和你一样,东搜西罗,无非是些绸头布尾,只配用来补补破衲袄罢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到处搜集
繁体字形:東搜西羅
英文翻译:Search the East and search the West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搜:1.寻找:搜集。搜罗。搜求。2.搜查:搜身。搜腰。搜捕。什么也没搜着。
西: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阳西下。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西餐。西医。西服。西式。学贯中西。3.姓。
罗:1.捕鸟的网:罗网。天罗地网。2.张网捕(鸟):门可罗雀。3.招请;搜集:罗致。网罗。搜罗。4.陈列:罗列。星罗棋布。5.一种器具,在木框或竹框上张网状物,用来使细的粉末或流质漏下去,留下粗的粉末或渣滓:绢罗。铜丝罗。把面过一次罗。6.过罗:罗面。把面再罗一过儿。7.质地稀疏的丝织品:罗衣。罗扇。轻罗。绫罗绸缎。8.姓。9.用于商业,12打(144件)为1罗。[英gross]
大伙儿知道啥叫“东搜西罗”吗?说白了就是满世界找东西的那种劲头。比如老张为了给闺女办生日派对,翻遍淘宝京东不说,连小区二手群都蹲了三天,最后愣是凑齐了全套冰雪奇缘装饰——这不就是典型的东搜西罗嘛?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这成语和‘东拼西凑’有啥区别?”问得好!咱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王写论文时既要查知网文献,又要扒外网数据,还要采访专家,这种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收集才叫东搜西罗;要是随便抄两段百度百科糊弄作业,那才叫东拼西凑。懂了吧?前者讲究个“全”,后者图的是“快”。
前两天我在菜市场看见个有意思的事:李大妈为了做正宗腌笃鲜,把三个区的菜场转了个遍,连郊外农户家的冬笋都不放过。旁边卖菜的大爷直乐:“您这东搜西罗的架势,赶上考古队挖文物了!”您别说,现在年轻人点外卖五分钟搞定,倒是老一辈这种较真劲儿更贴合这个成语的精髓。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职场现象。现在HR招人可不止看简历了,翻领英、查GitHub、刷朋友圈,恨不得把应聘者幼儿园得的小红花都扒出来。这种360度无死角的背调,你说算不算现代版的东搜西罗?不过话又说回来,信息爆炸时代既要会搜索,更得懂筛选,要不然就跟大海捞针似的,累死累活还不讨好。
前两天跟做自媒体的朋友聊天,他说现在找选题就像玩真人版“大家来找茬”——得盯着热搜榜、扒拉评论区、监测竞品号,时不时还要混进各种微信群当潜水员。用他的原话就是:“现在做内容,不东搜西罗根本活不过三集!”这话糙理不糙,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拼的就是谁更会“搜罗”。
其实东搜西罗这事儿吧,关键在心态。就像我上周找绝版书,先跑旧书店,再问读书会,最后居然在跳蚤市场的地摊上捡着漏了。整个过程虽然费劲,但每找到条新线索就跟挖到宝似的。所以说啊,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有趣,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后给各位提个醒:东搜西罗虽好,可别变成松鼠症啊!见过有人收藏几百G学习资料却从没打开过,这就本末倒置了。记住喽,搜索是手段不是目的,就像老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但您要是光磨刀不砍柴,那可就真成行为艺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