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ū hè jīng wèi
成语解释:丘壑:山丘与坑谷;泾渭:泾水和渭水,比喻是非。比喻对事物的高低是非分得清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9回:“若论心里的丘壑泾渭,颇步熙凤的后尘。”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丘壑涇渭
英文翻译:Qiuhe Jingwei
丘:1.土堆;小山:小丘。2.坟墓:丘垄。3.用砖石将灵柩封闭起来。也指这样的坟墓。4.量词。水田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块,一块叫一丘:一丘田。
壑:山沟或大水坑:丘壑。沟壑。千山万壑。欲壑难填。
泾:(Jīng)泾河,水名,发源于宁夏,经甘肃、陕西流入渭河。
渭:渭河,水名。黄河主要支流。发源于甘肃渭源县,向东横贯陕西中部,到潼关入黄河,长818千米。下游渠道纵横,富灌溉之利。
“丘壑泾渭”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可以拆开来看:“丘壑”指的是山丘与山谷,比喻一个人内心有深远的谋略或对事物的深刻理解;“泾渭”则来自泾河与渭河一清一浊交汇却不混的典故,用来形容界限分明。合在一起,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既有深远的洞察力,又能对事物的是非曲直做出明确判断。
举个例子:小王在团队讨论中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本质,同时又能清晰划分每个人的职责边界,同事们都说他“胸有丘壑泾渭”。这里既体现了小王的思考深度,也突出了他处理问题时的条理性。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吗?”其实不然。就像画家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光影对比,职场中的判断力也需要经验积累。比如市场部李经理,刚入职时面对客户投诉总是手忙脚乱,但经过三年实战,现在不仅能预判潜在风险,还能快速制定应对方案,这正是“丘壑泾渭”的成长过程。
生活中这种特质如何体现呢?想象你面对两个工作机会:A公司薪资高但发展空间小,B公司起薪低但有完善培养体系。这时候就需要“丘壑泾渭”的思维——既看到长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又能明确区分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的界限。这种决策方式往往能避免我们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陷阱。
我常在想,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更需要这种能力。就像处理手机里铺天盖地的推送消息,既要有选择重点关注的智慧(丘壑),也要有关闭无关通知的果断(泾渭)。这种思维模式不仅能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建立清晰的价值坐标系。
最后分享个有趣的现象:观察公园里下象棋的老大爷们,他们既能预判十几步之后的棋局变化(丘壑),又严格遵守“观棋不语”的规则(泾渭)。这种生活化的场景,或许就是对“丘壑泾渭”最生动的诠释。保持这种思维习惯,我们或许能在复杂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