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ě
  • tīng
  • xià
  • huí
  • fēn
  • ji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ě tīng xià huí fēn jiě

成语解释:分解:叙述。宋元以来章回小说结束语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毕竟史进与三个头领怎地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分句;用于说话或小说

繁体字形:且聽下迴分解

英文翻译:And listen to the next chapter

且听下回分解的意思

且:[qiě]1.副词。1.暂且;姑且:你且等一等。2.〈方〉表示经久:这枝笔且使呢。2.文言副词。尚且,与“况”呼应:君且如此,况他人乎。3.文言连词。且…且…(边这样边那样):且谈且走。4.连词。并且;而且:水流既深且急。[jū]文言助词。相当于“啊”“呀”:狂童之狂也且。

听:1.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广播。2.服从;接受;照办: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听劝告。3.任凭:听其自然。4.判断;治理:垂帘听政。5.英语音译词。金属制的密封罐、筒等。也用作量词:听装香烟。一听啤酒。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回:1.曲折环绕: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针。峰回路转。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回家。回乡。送回原处。3.掉转:回头。回过身来。4.答复;回报:回信。回敬。5.回禀。6.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送来的礼物都回了。7.指事情、动作的次数:来了一回。听过两回。那是另一回事。8.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9.回族:回民。10.姓。11.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书报阅后,请放回原处。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解:[jiě]1.分开:解剖。瓦解。难解难分。2.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解扣儿。解衣服。3.解除:解职。解渴。解乏。4.解释:解说。解答。注解。5.了解;明白:令人不解。通俗易解。6.解手:大解。小解。7.代数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例如x+16=0,x=-16,-16就是x+16=0这个方程的解。8.演算方程式;求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解方程。[jiè]解送:押解。把犯人解到县里。[xiè]1.懂得;明白:解不开这个道理。2.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跑马卖解。3.解池,湖名,在山西。4.姓。

成语评论

且听下回分解”这个词儿,大家是不是觉得特别耳熟?小时候听评书,老先生一拍醒木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电视机前的小孩儿急得直跺脚,可讲故事的人偏偏要吊胃口。这成语到底藏着什么门道?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说。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朋友聚餐聊八卦,小王刚说到“那天我看见老张在咖啡厅和陌生人密谈”,突然看了眼手机:“哎呀这事太长了,咱们下周末接着聊!”一桌子人举着筷子僵在半空,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且听下回分解”么?这种留悬念的手法,放在日常生活里能让人抓心挠肝。

有人可能要问:这招为啥总能奏效?其实关键在人的心理机制。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当故事中断时,大脑会持续分泌多巴胺,就像追剧时自动播放的“下一集”按钮,总让人忍不住要点。就像你刷短视频,每次刚要看到关键处就跳转新视频,虽然气得想摔手机,手指却诚实地往下滑。

不过话说回来,这招用多了也容易翻车。去年某知识付费专栏每期结尾都玩悬念,结果订阅量反降三成——听众觉得被当猴耍了。这就带出个新问题:怎么把握留白的火候?个人观察发现,在关键情节点收手效果最佳,就像说相声的“抖包袱”,要卡在观众情绪最高点。

看现在新媒体运营,这套路早玩出花儿来了。某百万粉播客每期结束前必说:“下期我们要揭秘行业黑幕,现在点击订阅才不会错过!”这招比直白的“求关注”管用十倍。说到底,好故事就像过山车,让人晕头转向时突然暂停,反而更期待下一段俯冲。

不过要提醒各位创作者,悬念就像川菜里的辣椒,放多了烧心。见过不少自媒体账号开头故弄玄虚,结尾却草草收场,活脱脱“虎头蛇尾”现场教学。说到底,“且听下回分解”要配合真材实料,才能让观众心甘情愿等更新。就像老家巷口的包子铺,每天准点掀蒸笼的瞬间,那白雾里飘着的才是实打实的肉香。

且听下回分解的造句

  1. 造句 团队激励的其他情况且听下回分解。
  2. 造句 吕布如日方中,看谁人独领风骚?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3. 造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第五十六章。
  4. 造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章费了好大的力气去写,修改了几次了。
  5. 造句 欲知萧大侠安危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6. 造句 自古官衙皆黑暗,何时秦镜再光明?却不知这场官司是非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7. 造句 印象深刻的是,你正听得入神,故事中的双方胶着之即,说书人惊堂木啪一拍,拉着个长腔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8. 造句 天香国色皆不见,神头鬼脸却飞来!要知文嫂儿怎生反应,且听下回分解。

"且听下回分解"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