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lù jīn fǔ

成语解释:斤:斧头。看不见刀斧加工的痕迹。形容精巧自然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巧匠施工,不露斤斧。”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工艺品等

繁体字形:不露斤斧

英文翻译:Hatchet

不露斤斧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露:[lù]1.俗称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2.没有遮蔽或在屋外:露天。露宿。3.用花叶或果子蒸馏成的饮料:荷叶露。果子露。4.中成药剂型之一。将药剂与水,用蒸馏法制得的澄明液体药品。一般供内服:金银花露。5.显现出来:揭露。脸上露出了笑容。[lòu]义同“露(lù)”。用于口语。

斤:1.市制质量单位。10两为1斤,100斤为1担。1斤原为16两,后改为10两,合500克。2.古时砍伐树木的工具。

斧:1.斧子:板斧。2.古代一种兵器:斧钺。

成语评论

哎哟喂,说到“不露斤斧”这个成语,大伙儿可能有点懵——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啊?简单来说,它形容的是做事儿或者创作时,手法自然到让人看不出刻意加工的痕迹,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出手看似随意,实则内力深厚。举个例子:老张那幅山水画,远看山势险峻、水流灵动,近看却找不到一笔多余的线条,简直是“不露斤斧”的典范!

这时候有人可能想问:“那这和‘浑然天成’有啥区别?”嘿,问得好!其实两者挺像,但“不露斤斧”更强调人为的巧思藏得深。比如小李给媳妇儿准备生日惊喜,提前三个月悄悄学做翻糖蛋糕,最后端出来的成品和蛋糕店卖的一模一样,媳妇儿还以为是直接买的呢——这种“精心设计却显得毫不费力”的劲儿,可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短视频平台上那些爆火的段子,很多都是精心编排却假装随意的“抓拍”。这算不算“不露斤斧”?个人觉得吧,这得分情况。要是编排痕迹太重反而显得假,但像@王大爷遛狗时偶然拍到狗狗跳广场舞那种,倒是真把“自然有趣”四个字玩明白了。

你瞅瞅,其实生活中“不露斤斧”的智慧无处不在。隔壁王婶腌的酸菜为啥比超市卖的香?人家可是掐着秒表算发酵时间,但端上桌时只会轻飘飘说句“随便做的”。要我说啊,这种“刻意练习后的举重若轻”,才是咱们传统文化里最妙的处世哲学。下次遇到那种看似轻松实则讲究的事儿,不妨多留个心眼儿,保准能咂摸出不一样的味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