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shǎo gài jiàn
成语解释:概:大略。所能见的只是一个梗概。指难以真正见到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
繁体字形:不少槩見
英文翻译:A lot of ideas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少:[shǎo]1.数量小(跟“多”相对):少量。少见多怪。2.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缺少(跟“多”相对):账算错了,少一块钱。全体同学都来了,一个没少。3.丢;遗失:屋里少了东西。4.亏欠:少人家的钱都还清了。5.暂时;稍微:少候。少待。[shào]1.年纪轻(跟“老”相对):少年。少女。老少。青春年少。2.少爷:恶少。阔少。3.姓。
概:1.大略:概况。大概。2.一律:不能一概而论。3.情况;景象:胜概(美好景象)。4.气度神态:气概。5.旧时量谷物时用来平斗斛的刮板。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哎呦,你别说,"不少概见"这成语乍一听挺唬人,其实说白了就是形容稀罕事儿。比如有人突然把熬夜加班说成"养精蓄锐",这种自创黑话的骚操作,在职场可不就是不少概见?不过话说回来,为啥大伙儿都爱给普通事整花名儿呢?
(自问自答开始)您可能要问:这种语言创新到底图个啥?依我看呐,现代人就是活得太紧绷,给枯燥日常贴点幽默标签,好比给白开水加片柠檬——解腻!前阵子遇见个程序员小哥,管bug叫"系统彩蛋",这种逆向思维真是让人拍大腿叫绝。
说到不少概见的实例,不得不提老张的煎饼摊。人家在收款码旁边贴手写菜单,硬是把"加蛋"写成"追加蛋白质",生意愣是比别家火爆三成。您看,把寻常物件整出新鲜感,可不就是新时代的生存智慧?这让我想起个理儿:包装形式比内容更先抓住眼球,但最终还得靠真材实料留住客。
(再抛个问题)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创新会不会造成沟通障碍?我觉着关键得看场合。就像上周在咖啡馆听见小姑娘点单:"要杯云朵摩卡,记得多撒点星空糖",这种诗意表达放休闲场所挺合适,但要是在医院药房也这么整,怕是要闹出大误会。
个人觉得语言创新就像炒菜撒盐,适量提鲜,过量齁嗓。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00后把"躺平"说成"人体工学式奋斗",这波重新定义既保留了自嘲,又暗戳戳透着不服输的劲头。要我说啊,这届年轻人玩文字游戏的水平,真比我们当年强出十八条街。
说到底,语言本来就是流动的河水。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的新说法,就像河面上突然跃起的银鱼,虽不常见,但遇见了就是惊喜。下次要是碰见什么"光合作用式办公"之类的怪词儿,您可别急着皱眉,没准儿这就是未来的流行语预备队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