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shí guī cuō
成语解释:圭撮:容量词,六栗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形容数量准确。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形容数量准确
繁体字形:不失珪撮
英文翻译:All in all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圭:1.古代帝王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2.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圭臬。3.古代量名。一圭容0.5毫升。
撮:[cuō]1.聚合;聚拢:撮口呼。2.用簸箕等把散碎的东西收集起来:撮了一簸箕土。3.用手指捏住细碎的东西拿起来:撮药。撮了点儿盐。4.摘取(要点):撮要。5.吃:我请你上馆子撮一顿。6.容量单位。10撮等于1勺。1市撮合1毫升。7.用于手所撮取的东西:一撮盐。一撮芝麻。b)借用于极少的坏人或事物:一小撮坏人。[zuǒ]用于成丛的毛发:一撮胡子。
哎哟喂,今天咱们来聊聊成语“不失圭撮”的用法。这词儿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说白了就是形容做事特仔细,连一丁点儿细节都不放过。举个栗子啊,比如老张修古董钟表的时候,连齿轮上的锈迹都要用放大镜检查,同事夸他:“你这活儿干得真是不失圭撮!”
哎,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那这成语和‘一丝不苟’有啥区别?”嘿,好问题!其实两者意思相近,但“不失圭撮”更强调“连最小的单位都不出错”。比如实验室小王记录数据时,小数点后第四位都写得清清楚楚,导师直接竖大拇指:“这才叫不失圭撮的精神!”
说到这儿,咱再开个脑洞——为啥古人用“圭撮”当计量单位?你懂的,古代一圭等于六十四分之一升,一撮等于四圭,合起来比芝麻粒还小。所以用这词儿形容认真,可比现在说“像素级较真”有文化多了!
个人觉得啊,现在这快节奏社会,很多人做事图快不图细。但你看那些非遗传承人,修复古画时连颜料颗粒都要手工研磨,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不失圭撮”吗?所以说啊,老祖宗的智慧放到今天照样闪闪发光。
最后来个反差萌的例子:小明给女朋友准备生日惊喜,连蜡烛摆放角度都要量尺子对齐。女朋友感动得直拍大腿:“你这人平时马大哈,关键时刻倒挺不失圭撮!”你瞧,用成语夸人都能夸出层次感,这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嘛!
下次遇到需要精益求精的场合,别光说“认真”啦,试试甩出这句“不失圭撮”,保管让人眼前一亮。毕竟嘛,说话带点文化味儿,就跟做菜加点秘制酱料似的,味儿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