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àng yì xià lòu
成语解释:谓上富下贫。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天是之谓上溢而下漏。”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上溢下漏
英文翻译:Up and down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溢:1.充满而流出来:河水四溢。洋溢。2.过分:溢美之词(过分夸奖的话)。3.古又同“镒”。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漏:1.东西从孔或缝中滴下、透出或掉出:壶里的水漏光了。2.物体有孔或缝,东西能滴下、透出或掉出:漏勺。锅漏了。那间房子漏雨。3.漏壶的简称,借指时刻:漏尽更深。4.泄露:走漏风声。说漏了嘴。5.遗漏:挂一漏万。这一行漏了两个字。点名的时候,把他的名字给漏了。
你有没有听过“上溢下漏”这个词?它常用来形容资源或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双重问题——上面堆得太多用不完,下面却接不到够不着。比如某公司给总部部门采购了200台高端电脑,但基层分公司的员工还在用十年前的老机器,这就是典型的“上溢下漏”。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其实就像煮汤时往锅里拼命加水,却忘了把漏水的壶底补好。有些单位年终突击花预算买设备,结果设备在仓库吃灰,而真正需要这些物资的部门反而申请不到经费。这种“为了花钱而花钱”的决策机制,往往会让资源配置变得头重脚轻。
记得去年社区改造工程吗?政府给每个街道拨了五十万绿化资金,最后主干道种满了名贵树种,而背街小巷连个分类垃圾桶都没添置。有位退休教师说得实在:“好钢没用在刀刃上,就像给穿西装的人戴金表,却让光脚的孩子继续挨冻。”
怎么打破这种困局?我倒觉得可以学学智能灌溉系统——既能监测土壤湿度,又能按需分配水量。某科技园区最近试行的“需求直通车”机制就很有意思,任何员工都能在内部平台直接申报物资缺口,管理层必须三天内公开回应,这种双向透明的管道确实让资源配置合理多了。
有意思的是,这种现象在家庭教育中也存在。家长给孩子报满六个课外班(上溢),却忽略了每天半小时的亲子交流(下漏)。有位心理咨询师朋友分享过案例:当父母把钢琴课从每周五节减到两节,空出时间陪孩子做手工后,孩子的焦虑指数反而下降了40%。
说到底,解决“上溢下漏”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反馈机制。就像给高楼安装智能水表,既要实时监测顶层水箱水位,也要确保每家每户的水龙头畅通。当我们学会用系统思维代替单线操作,那些被卡住的资源才能真正流动起来,润泽每个需要它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