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àng yuán xià tuī
成语解释:上面牵引下面推。比喻推荐引进。
成语出处:《礼记·儒行》:“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上援下推
英文翻译:Help up and push down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援:1.以手牵引:攀援。2.引用:援用。援例。3.援助:支援。增援。援军。孤立无援。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推:1.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推车。推磨。推倒。我推了他一把。门没有闩上,一推就开了。2.(推磨)磨或(推碾子)碾(粮食):推了两斗荞麦。3.用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推草机。推头。用刨子推光。4.使事情开展:推广。推销。推行。把水利建设推向高潮。5.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方面:类推。推算。推己及人。6.让给别人;辞让:推辞。推让。解衣推食。既然大家都选你,你就别推了。7.推诿;推托:推三阻四。8.推迟:开会日期往后推几天。9.推崇:推许。推重。10.推选;推举:大家推老张担任小组长。
“上援下推”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抽象,但生活中其实处处都能找到例子。比如,公司里领导主动为团队争取资源(上援),同时员工也积极配合完成任务(下推),这就是典型的“双向奔赴”。这种协作模式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如何让上下级的力量形成合力,而不是互相拉扯?
举个更生活的例子。假设一家人装修房子,父母负责联系装修公司、规划预算(上援),孩子帮忙打扫卫生、搬运材料(下推)。这时候如果父母只顾指挥却不提供支持,或者孩子光抱怨不行动,事情肯定一团糟。所以问题的关键其实是:双方是否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补位?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能只靠一方努力?”试想,如果河流只有上游放水,下游却堵住河道,最终只会引发洪水。工作中也是如此,领导画大饼却不给资源,或者员工只等指令不愿创新,结果往往是原地打转。个人认为,真正的协作就像跳双人舞——既要有领舞者的方向感,也要有伴舞者的响应能力。
再来看个社会现象。疫情期间,政府出台惠民政策(上援),社区志愿者挨家挨户配送物资(下推),这种配合让整个系统运转得更顺畅。这里藏着另一个思考:当危机来临,为什么有些组织能快速形成上下联动?或许因为大家意识到,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
有个细节容易被忽略:上援下推不等于无条件服从。就像篮球比赛中,控球后卫既要执行教练战术(上援),也要根据场上形势随机应变(下推)。好的协作关系里,允许存在建设性的“拉扯”,就像风筝线——既要有牵引力,也要留有飞翔的空间。
最后说个有意思的观察。在蚂蚁群体中,工蚁既会听从信息素指引(上援),也会通过触碰同伴传递新信息(下推)。这种千万年进化出的智慧告诉我们:有效的协作系统,往往兼具顶层设计和基层活力。这种自然界的启示,或许能给职场中的我们带来新启发。
说到底,上援下推的本质是建立良性互动。它不要求完美配合,但需要保持沟通频道的畅通。就像老式火车,车头提供动力,每节车厢都有自己的制动装置,两者配合才能安全行驶。这种协作精神,或许正是我们面对挑战时最需要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