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
  • yán
  • liǎ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ān yán liǎng jù

成语解释:见“三言两语”。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哥哥你放心者,老身到那里,不消三言两句,管教他随顺哥哥便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状语;用于说话简明

繁体字形:三言兩句

英文翻译:in a few words

三言两句的意思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句:[jù]1.句子:语句。词句。造句。2.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写了两句诗。[gōu]高句丽(Gāogōulí),古族名,古国名。也作高句骊。又人名用字,春秋时越国国王勾践也作句践。

成语评论

“三言两语”的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同事问你项目进展,你回一句:“八字没一撇,还在等数据。”对方立刻心领神会。这种表达既省时间又避免尴尬,像把散落的豆子瞬间装进了罐子。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学这种简短的表达方式?其实生活就像微信群聊天,长篇大论的消息常常被直接划走。上周我帮邻居调解矛盾,双方各说各话时,突然有人冒出一句“一个巴掌拍不响”,整个场面突然安静——这句话像把快刀,直接斩断了纠缠的线团。

再看职场场景。老板问新方案的风险,项目经理用“十拿九稳”回应,既传递信心又留有余地。这种表达智慧让我想起学摄影时老师说的:好照片要会做减法。语言同样需要聚焦关键帧,删掉模糊的背景音。

有人担心太简练会显得敷衍。其实关键在于信息密度。就像吃压缩饼干,体积小但营养够。我常观察菜市场摊主们的对话:“这瓜包甜吗?”“不甜不要钱!”七个字完成质量承诺、售后保障、价格自信三重表达,比说明书还管用。

练习精简表达有个小诀窍:每次说完话,试着删掉三分之一字数。上周写方案时我把“基于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改成“三思而行”,客户反而夸我思路清晰。语言像牛仔裤,适当做旧处理反而更有味道。

下次遇到需要解释复杂情况时,不妨试试“长话短说”开场。就像给朋友指路时说的“看见红屋顶右转”,比背诵街道历史管用得多。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精准的语言箭头,往往比散弹更有穿透力。

三言两句的造句

  1. 造句 我又坐在窗前写着日记又在骗自己,三言两句怎么能把过去写得清,爱情这东西,它真的很透明,悲伤之中我迷失了幸福和我自己,又开始新的旅行。单色凌 
  2. 造句 可是,自己怒气冲冲而来,怎么能被他这么轻描淡写,三言两句就打发了。
  3. 造句 三言两句间他就说出来这两幅字卷的精妙之处,显露出非同凡响的见识和眼力。
  4. 造句 这种隔三差五就上演一次的汪晖式戏剧,三言两句下来马上的就吸引到王擎周围的邻居出来观看。
  5. 造句 经历了几次生死,顾尘的心境,岂是三言两句就能击破(造 句 网)。
  6. 造句 面对的两人一唱一和,三言两句就把将克洛斯叫到这里的理由给谈塞了过去,末了贝斯特又惺惺作态的转过头对克洛斯道。
  7. 造句 更何况关于路忠诚的事情,如果不见面,仅仅是凭电话里的三言两句也不可能对包国强说清楚。
  8. 造句 小爷我好失败啊,我怎么发现自己的伶牙利齿,在这小妞身上全无用武之力,被她三言两句,说的动嘴不得,我克星啊,呜。
  9. 造句 洛湘看十三叔洛靖远走在最后,知道定是有话要对自己说,忙三言两句将洛延打发走。
  10. 造句 说出这番话,池明华却知道对赵成根本没多大作用,能成为界王,心志想象就知道有多坚定,哪会被自己三言两句就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