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
  • bān
  • liǎng
  • y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ān bān liǎng yàng

成语解释:①多个。②耍手段,弄花样。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天下只是一个道理,更无三般两样。”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耍手段

繁体字形:三般兩様

英文翻译:Three wise and different

三般两样的意思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般:[bān]种;样:百般刁难。磐石般的稳固。[bō]〔般若〕梵语音译词。也译作波若。智慧。若(rě)。[pán]欢乐:般乐。般游。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样:1.形状:样子。模样。图样。同样。装模作样。2.种类:花样。各种各样。3.做标准的东西:样板。样本。样品。榜样。

成语评论

三般两样”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风,但实际生活中真能用上吗?举个例子吧,同事小李上周还在研究短视频运营,这周突然开始学编程,过两天又报名了烘焙课。朋友问他:“你咋总是变来变去?”他嘿嘿一笑:“这叫三般两样的活法嘛!”你看,用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兴趣广泛、尝试多样的状态,是不是特别贴切?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啥区别?”关键在于态度不同。前者是主动探索多样性,后者则是消极对待。比如老张退休后学书法、跳广场舞、还当社区志愿者,邻居夸他“活得三般两样”,这里就带着欣赏的意味——既没固化生活模式,又保持了积极状态。

换个场景看职场,市场部的策划案常常要准备三套方案:传统媒体推广、社交媒体裂变、线下快闪活动。主管开会时总会强调:“客户需求三般两样,咱们得准备周全。”这种用法既点明了应对复杂情况的必要性,又暗示了灵活应对的智慧。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当今社会。以前常说“一招鲜吃遍天”,现在更需要“三般两样”的能力。就像我那个做自媒体的表妹,既会写文案又能拍视频,偶尔还客串直播带货,这种复合型技能反而成了职场新优势。不过也要注意别变成“样样通样样松”,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圈最重要。

再看教育领域,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钢琴、围棋、编程班排得满满当当。邻居王姐有次叹气:“都说要全面发展,可这三般两样的课程安排,孩子真的吃得消吗?”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多样性固然重要,但更要考虑个体承受力。就像炒菜放调料,种类多固然好,关键还要搭配得当。

说到底,“三般两样”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醒我们保持开放心态。就像手机系统总要更新版本,人的思维模式也需要定期升级。下次遇到需要多角度处理的事情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不是要求面面俱到,而是鼓励用更立体的方式看待问题。毕竟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能灵活切换不同视角,本身就是种难得的能力。

"三般两样"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