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
  • bān
  • liù
  • fá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ān bān liù fáng

成语解释: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来?”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借指衙门的办事机构

繁体字形:三班六房

英文翻译:all the officials in the yamen

三班六房的意思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班:1.为了工作或学习等目的而编成的组织:大班。作业班。进修班。2.指一天之内的一段工作时间:上班。晚班儿。值班。日夜三班。3.军队编制的基层单位,隶属于排。4.旧指戏班,也用于剧团的名称:班规。搭班。三庆班。5.a)用于人群:这班姑娘真有干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你搭下一班飞机走吧。公共汽车每隔四分钟就有一班。6.按排定的时间开行的:班车。班机。7.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8.姓。

六:[liù]1.数目。五加一的和。2.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5”。[lù]用于地名,如六安(在安徽)。

房:1.房子:一所房。三间房。瓦房。楼房。平房。2.房间:卧房。客房。书房。厨房。3.结构和作用像房子的东西:蜂房。莲房(莲蓬)。4.指家族的分支:长房。堂房。远房。5.用于妻子、儿媳妇等:两房儿媳妇。6.二十八宿之一。7.姓。8.同“”(fáng)。

成语评论

三班六房”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原本指的是古代衙门里的办事部门,三班指衙役分类,六房对应文书工作。现在常用来形容机构复杂、程序繁琐的现象。比如一家公司层层审批,文件要过六个部门、三个领导签字,员工私下吐槽:“这流程简直是现代版三班六房!”

有人问:为什么这种模式效率低?举个真实案例——某社区申请安装健身器材,需要居委会盖章、街道办审核、财政局拨款、施工方招标……每个环节都“各司其职”,结果半年过去器材还没影子。就像老式挂钟的齿轮,每个零件都在动,但整体走得比蜗牛还慢。

再想想现在流行的“扁平化管理”,是不是和三班六房形成鲜明对比?我曾参与过一个创业项目,团队十个人直接向CEO汇报,上午提方案下午就能试运行。这种灵活性让人不禁思考:分工细化究竟是保障规范,还是制造障碍?

有人认为分工明确才能专业高效,但过度拆分反而可能让简单事务复杂化。好比煮一碗面,切菜、烧水、调味分给三个人做,可能不如一个人统筹来得快。关键不在于部门多少,而要看每个环节是否真正创造价值。

下次遇到盖章跑断腿的情况,或许可以试着画张流程图:哪些步骤能合并?哪些审批可简化?用削铅笔的耐心去掉冗余环节,说不定能把这个老成语变成新效率的起点。

三班六房的造句

  1. 造句 你看县尊老爷,已将三个泼皮拘押起来,又命三班六房的衙役皂隶们满城寻索,处断不可谓不公。
  2. 造句 “三班六房”们则劝说人们给卖油郎钱,于是人们纷纷往箩筐里一文、两文地扔起来,钟知事则坐在一旁抽起了水烟。
  3. 造句 兴海楼前,一伙人早就在焦急地等待着,是县里三班六房的头头们和县里得知消息的富绅们。
  4. 造句 大堂月台下,三班六房分列左右。
  5. 造句 小小的上海县衙,三班六房,各种胥吏勾心斗角,你争我夺,乌烟瘴气。
  6. 造句 以后与衙门里的三班六房打交道,全靠你家亲眷的关系,来多多关照。
  7. 造句 张罗了几天,花了五十两银子买了一所小房子,可是进进出出的引起了邻居的注意,这位邻居不是旁人,正是洪泽县衙三班六房的头一号人物潘三爷。
  8. 造句 就当众人兴致勃勃的讨论者傅大帅有多饭桶时,城门大开,王权大人带着三班六房以及城内守军将领迎了出来。
  9. 造句 而当官的为了不出错,或者嫌麻烦,只能把这些事情都托付给底下的三班六房的衙役书办主薄等人去处理。

"三班六房"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