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
  • qiú
  • g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ān qiú sì gào

成语解释:再三求告。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嫌我不好,谁叫你们瞎了眼,三求四告的,跑了我们家做甚么去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三裘四告

英文翻译:Three requests and four notices

三求四告的意思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求:1.请求:求救。求教。求您帮我做一件事。2.要求:力求改进。精益求精。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3.追求;探求;寻求:求学问。实事求是。刻舟求剑。不求名利。4.需求;需要:供求关系。供过于求。5.姓。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告:1.把事情向人陈述、解说:告诉。告知。广告。报告。通告。忠告。2.向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告状。到法院去告他。3.为了某事而请求:告假。告贷。4.表明:告辞。自告奋勇。5.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的实现:告成。告罄。告一段落。事情已告结束。6.姓。

成语评论

三求四告”到底是什么意思?许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成语可能会犯迷糊。其实它的核心很简单——反复请求、多次恳求。比如一个人为了达成目标,不断尝试不同方法去争取机会,甚至放下面子主动沟通,这就是典型的“三求四告”场景。

举个例子更直观:小张想参加公司的重点项目,他先向主管提交书面申请,接着在茶水间“偶遇”领导说明个人优势,最后在部门会议上当众表达意愿。这种有策略的坚持,既符合成语含义,又展现了职场中的主动性。你看,成语不只是古板的老话,完全能用在现代生活里。

有人会问:这和死缠烂打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态度和方式。隔壁王阿姨为给孩子争取入学名额,连续三周带着自制点心和材料拜访校长,每次礼貌说明家庭情况,最终以诚意打动校方——这就是正面示范。若换成每天堵在校门口哭闹,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这种“聪明的坚持”。去年我帮朋友策划求婚,提前三个月联系场地、定制道具、协调亲友,期间多次与商家协商细节。当最终呈现完美仪式时,商家笑着感慨:“你这三求四告的劲头,倒比新郎还上心。”可见合理运用这种精神,能让平凡事务变得更有温度。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个成语时要关注语境。比如团队合作中,同事小王反复修改方案并主动求教前辈,可以说他“三求四告追求完善”;但若是客户无理纠缠,用这个词就显得不合时宜。语言的精妙,往往在于分寸的把握。

下次遇到需要争取的机会,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成功有时就像解锁密码锁,需要耐心尝试不同组合。但别忘了带上两件法宝——足够的真诚,和让人舒服的表达方式。毕竟,真正的沟通高手,能让“三求四告”变成双向奔赴的桥梁。

"三求四告"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