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 bēi hé wàn shì
成语解释:和:缓和。指饮酒可以解脱愁闷消除烦恼
成语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可不道‘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繁体字形:三桮咊萬事
英文翻译:Three cups and everything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杯:1.杯子:茶杯。杯盘狼藉。举杯痛饮。2.杯状的锦标:银杯。奖杯。捧杯。夺杯。3.姓。
和:[hé]1.平和;和缓:温和。柔和。和颜悦色。2.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弟兄不和。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和棋。和局。末了一盘和了。5.姓。6.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和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和服。[hè]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和一首。[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藕粉里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和。二和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万:[wàn]1.数目。十个一千。2.比喻很多:万众。万般。3.副词。极;很;绝对:万没想到。万不得已。[mò]〔万俟〕复姓。俟(qí)。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三杯和万事”这个成语,乍一听像是劝人喝酒的俏皮话,但它的内涵可不止如此。比如在商务饭局上,双方因为合同细节僵持不下时,一句“来来来,先喝三杯再谈正事”,瞬间就能让紧绷的气氛松弛下来。这里的三杯酒,其实扮演着“破冰锤”的角色——酒精当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它能让人暂时放下戒备,为理性对话创造空间。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三杯”不可?这其实暗合了人际交往的节奏感。第一杯是试探性的接触,第二杯是信任的积累,到第三杯才可能触发真正的交流。就像程序员调试代码需要三步走,人际关系也需要层层递进的润滑剂。不过要注意的是,现代职场中用咖啡代替白酒、用果汁化解尴尬的例子越来越多,这说明“三杯”的本质是沟通仪式感,而不必拘泥于具体饮品。
记得有次朋友公司面临团队矛盾,他别出心裁地组织了个“奶茶座谈会”,每人面前三杯不同口味的奶茶,边喝边聊竟真把误会说开了。这让我意识到,“和万事”的关键不在于酒精浓度,而在于创造平等对话的契机。当人们手持相似的杯盏,眼神自然更容易交汇,防备心也像冰块在温水中渐渐融化。
不过凡事过犹不及。有研究显示,当饮酒超过某个临界点,反而会激化矛盾。就像烧菜讲究火候,三杯酒的智慧在于“点到为止”。现代社会更推崇“清醒社交”,或许可以发展出“三杯茶和万事”“三杯咖啡平风波”的新模式。毕竟真正的和解,终究需要清醒的头脑和真诚的意愿来完成,酒水不过是打开话匣子的引子罢了。
观察当代年轻人的社交方式,会发现他们更擅长用游戏、短视频等新媒介作为破冰工具。这其实延续了“三杯和万事”的核心逻辑——通过共享体验建立连接。不论是举杯共饮还是组队开黑,本质上都是在创造共同记忆的锚点。当我们理解了这个底层逻辑,就能在各种社交场景中灵活运用,让沟通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桥梁而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