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 zhé qí gōng
成语解释:肱:手臂。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自能造诣精深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久病成良医
繁体字形:三摺其肱
英文翻译:Three fold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折:[shé]1.断(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树枝折了。桌子腿撞折了。2.亏损:折本儿。折耗。3.姓。[zhé]1.断;弄断:骨折。把树枝折断了。2.损失:损兵折将。3.弯;弯曲:曲折。百折不挠。4.回转;转变方向:转折。刚走出大门又折了回来。5.折服:心折。6.折合;抵换:折价。折账。折变。7.买卖货物时,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例如标价一元的减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减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对折。打九折。8.元杂剧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9.汉字中有曲折的笔画,形状有“乛乚꒒乙”等。10.姓。11.折叠:折扇。折尺。她把信折好,装在信封里。12.折子:奏折。存折儿。[zhē]1.翻转:折跟头。2.倒(dào)过来倒过去:水太热,用两个碗折一折就凉了。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股肱。曲肱而枕。
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三折其肱”这个成语?举个真实的例子:一位年轻医生第一次主刀手术失败后情绪低落,但经过三次类似病例的反复练习,终于掌握了关键技巧。这时同事对他说:“你这可是‘三折其肱’啊!”这里其实在说:失败不是终点,而是积累经验的必经之路。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得“三次”折断手臂?其实这里的“三”不是确数,而是强调多次实践的重要性。就像学自行车,有人摔五次才掌握平衡,有人十次才敢上路,本质都是通过重复试错建立能力。核心在于:真正掌握技能,需要时间和挫折的双重打磨。
另一个有意思的案例发生在创业圈。某科技公司创始人前两次创业均告失败,第三次却做出估值过亿的产品。他在采访中说:“没有前两次的‘断臂之痛’,我看不清用户真正的需求。”这恰好印证了成语的现代价值——失败提供的认知迭代,往往比短期成功更有穿透力。
有人质疑:现代社会讲究效率,反复试错会不会太慢?我的观察是:那些看似“一夜成名”的故事,背后常有数年的积累铺垫。就像短视频博主突然爆红前,可能已默默拍废过几百条素材。真正的成长,从来都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最后看个学生视角的例子。初三学生小王数学月考三次不及格后,通过整理错题、改变学习方法,最终中考取得115分(满分120)。班主任在班会上说:“小王同学的经历,就是现代版的‘三折其肱’。”这告诉我们:面对困境时,调整策略比盲目坚持更重要。
当我们在职场或生活中遭遇挫败时,不妨想想这个充满韧性的成语。它提醒我们:每一次跌倒都是调整重心的机会,而持续积累的实践经验,终将成为谁也夺不走的生存资本。正如老工匠常说的:手上的茧子,才是最好的资格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