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 hù wáng qín
成语解释: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有暴力的必胜信心。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比喻虽小,决心大也能成功
繁体字形:三户亡秦
英文翻译:good muat triumph over evil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户:1.门:门户。夜不闭户。2.人家;住户:户籍。专业户。3.门第:门当户对。4.户头:存户。账户。开户。5.用于家庭:全村有好几百户人家。6.姓。
亡:[wáng]1.逃:逃亡。流亡。2.失去:亡佚。亡羊补牢。3.死:伤亡。死亡。4.灭: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wú]古同“无”,没有。
秦:1.周朝国名(前770—前221)。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770年周封秦襄公为诸侯。在今甘肃、陕西一带。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秦朝。2.朝代名(前221—前206)。秦始皇嬴政建立。建都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为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3.指陕西和甘肃。特指陕西。
“三户亡秦”这个成语源自《史记》,原指楚国即便只剩三户人家,也发誓要推翻秦朝。今天,它常被用来比喻看似弱小的力量,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策略,依然可能颠覆强大的对手。比如有人会说:“这家初创公司虽然规模小,但团队执行力极强,颇有‘三户亡秦’的气势。”
核心问题:为什么“三户”能“亡秦”?关键在于“三户”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数量劣势,而是聚焦于凝聚力和目标感。秦朝虽占据绝对资源优势,但滥用严刑峻法导致民心涣散;而楚地遗民虽少,却因共同的仇恨形成精神同盟。这就像现代竞争中,小团队若能精准找到对手的弱点,用差异化的打法同样可能破局。
举个职场中的例子:某部门老员工长期垄断核心项目,新人小王却通过梳理客户真实需求,联合两位同事用三个月开发出更轻量化的解决方案,最终拿下年度创新奖。这种“蚂蚁扳倒大象”的故事,正是“三户亡秦”的生动演绎。
历史启示:强弱关系如何被改写?秦朝的覆灭并非偶然。过度依赖暴力统治、忽视底层声音,让表面强大的体系内部早已千疮百孔。反观项羽、刘邦等起义领袖,他们巧妙利用民间积怨作为动员工具,将分散的不满转化为有组织的反抗。这提醒我们:真正的力量不在于体量大小,而在于能否精准把握趋势脉搏。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值得玩味的是其辩证思维。它既否定“以大小论成败”的简单逻辑,也暗含“得道多助”的深层智慧。就像互联网时代,许多行业巨头被新兴模式颠覆的故事反复印证:当旧体系失去创新活力时,再小的挑战者都可能成为撬动变革的支点。
下次看到某个小团队在艰难挑战行业惯例时,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他们此刻的坚持,会不会正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三户亡秦”新篇?毕竟,历史从不辜负那些真正理解时代需求并敢于行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