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
  • duì
  • liù
  • mi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ān duì liù miàn

成语解释: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办理手续或说明情由。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回头我自会请三先生来,大家三对六面讲个明白。”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指会同当事双方及中间人或见证

繁体字形:三對六靣

英文翻译:presence of the two interested parties plus a third disinterested party as a witness

三对六面的意思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对:1.回答:对答如流。2.向着;朝着:枪口对准敌人。3.对抗;敌对:对手。针锋相对。4.对待。例:对事不对人。5.正确;正常;相合:这话很对。神色不对。数目不对,还差一些。6.把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比较,看是否相符合:校对。对表。7.使两个东西接触或配合:把破镜片对到一起。对榫。8.投合;适合:俩人很对脾气。对心思。9.成双的:对联。10.搀入(多指液体):对水。11.⑪介词。1.与“对于”用法基本相同,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对你的建议,他很重视。2.对待:小王对他有意见。3.朝;向:对人民负责。

六:[liù]1.数目。五加一的和。2.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5”。[lù]用于地名,如六安(在安徽)。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成语评论

三对六面”到底是个啥成语?咱们先从一个例子说起。同事小张接到任务后没跟团队确认细节,结果方案方向跑偏,被领导批评“做事不三对六面”。这里其实在说:重要的事得当面和多方确认,避免信息差。你可能会问:“这和普通沟通有啥区别?”区别在于,它强调“多角度、多角色共同参与”,比如开会时让技术、市场、财务三方一起敲定细节,比私下单线沟通更可靠。

再举个生活场景。邻居李阿姨家装修,提前和物业、施工队、楼上住户“三对六面”沟通时间表和注意事项,最后连垃圾清运路线都画了示意图贴楼道。有人疑惑:“打个电话不行吗?”电话沟通容易遗漏要点,而面对面交流能实时观察对方反应,必要时还能画图、指认具体位置,这种立体沟通正是成语的精髓——把问题摊在明处,让所有相关方像看立方体一样看清每个面。

有个有趣的案例来自学校。班级组织义卖,班长没有提前和老师、家长、同学代表“三对六面”讨论分工,结果当天收银台缺零钱、展位超员。后来他们改成“三方例会”模式,效率提升70%。这说明什么?现代社会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像拼乐高一样,把每个模块的接口对齐。我个人观察到,年轻一代更习惯线上碎片化交流,但涉及关键决策时,依然需要回归这种“古老”的当面确认智慧。

你或许会想:现在远程办公流行,这个成语过时了吗?恰好相反。视频会议时要求“摄像头全开”,本质上就是数字时代的“三对六面”。当所有人的表情、语气、肢体语言同步呈现,误解率比纯文字沟通降低40%。这提醒我们:形式会进化,但多方透明沟通的原则永不过时。就像阳光照进房间,总要照亮每个角落才能消除阴影。

三对六面的造句

  1. 造句 今天咱们三对六面,把话说清楚,免得今后出麻烦。
  2. 造句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对六面,其中魏的实力最强。
  3. 造句 徐某,老朱夫妇,以及介绍的中介小伙,大家三对六面,谈定,房屋抵押,贷款100万,一年,年息10%。
  4. 造句 三对六面讲讲清楚--罢赛后足协与国安首次接触。
  5. 造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令在场的土老记们佩服的五体投地,是毛骨悚然;若回归到日常生活,那叫眉目传情而月亮初上夕阳红,令在场的土老记们折服的三对六面,是参横斗转。
  6. 造句 但你今天不聪明啊,我不是青天大老爷,更不需要向谁证明什么,因此,不会拿出证据用来与你三对六面对证。

"三对六面"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