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 jiā cūn
成语解释:指偏僻的小乡村。
成语出处:宋 苏轼《用旧韵送鲁远翰知洛州》:“永谢十年旧,老死三家村。”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小地方
繁体字形:三家邨
英文翻译:The Three Reactionary Writers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村:1.村庄,农民聚居的地方。也泛指小的居住区:乡村。工人新村。2.具有特定功能的住宿、娱乐与活动处所:度假村。亚运村。3.粗俗:村野。
提到“三家村”,你可能会联想到偏僻的小村庄。这个成语原本指的是人烟稀少的地方,后来常被用来形容见识有限、思维封闭的状态。比如有人评价:“他整天待在办公室,社交圈就像三家村,难怪提不出新点子。”这里的“三家村”并非贬低乡村,而是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为什么人们用“三家村”形容眼界狭窄?其实这和古代交通不便有关。过去偏远村落信息闭塞,村民接触外界机会少,自然容易形成固定思维模式。就像现在有人只刷固定类型的短视频,算法推荐的内容反而让他的认知越来越像“数字版三家村”。
有个有趣的例子:某互联网公司组织员工下乡调研,城里来的程序员发现村民用竹片做计算工具,反而启发了他们优化数据存储方式。这说明“三家村”的环境限制是双刃剑,既可能局限视野,也可能催生因地制宜的智慧。关键在于是否保持开放心态。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所谓的“信息茧房”与“三家村”有相似之处。每天接触的信息看似丰富,实则被算法过滤得越来越同质化。就像住在装潢精美的玻璃房里,虽然明亮舒适,但无形中隔绝了真实世界的多样性。主动打破这种状态,或许比单纯批判“三家村思维”更有意义。
下次听到“三家村”这个词,不妨想想自己是否也在某个领域画地为牢。定期更换通勤路线、尝试陌生领域的书籍、与不同行业的人聊天,这些小事就像给思维开窗,让新鲜空气吹散认知里的“三家村雾气”。毕竟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地理位置的偏远早已不是限制,心理边界的固化才是真正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