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
  • gào
  • tóu
  • zh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ān gào tóu zhù

成语解释:《战国策 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三告投杼”比喻流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三告投杼

英文翻译:To be ready

三告投杼的意思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告:1.把事情向人陈述、解说:告诉。告知。广告。报告。通告。忠告。2.向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告状。到法院去告他。3.为了某事而请求:告假。告贷。4.表明:告辞。自告奋勇。5.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的实现:告成。告罄。告一段落。事情已告结束。6.姓。

投:1.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投篮。投弹(dàn)。2.跳进去:投河。自投罗网。3.放进去,送进去:投入。投资。投标。4.走向,进入:投宿(找地方住宿)。投奔。投靠。投降。投师(从师学习)。投诉。5.发向:投射。投影。6.寄,递送:投递。投稿。7.合:投合。意气相投。8.临,在…以前:投明。投暮(天黑以前)。

杼:古代指梭。

成语评论

三告投杼”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背后藏着一个人性弱点:谣言重复多次,连最信任你的人也会动摇。举个例子,小李刚升职成部门主管,同事小张却偷偷散播“小李是靠关系上位”的流言。起初没人相信,可当第三个人也神秘兮兮地说“听说小李和老板是亲戚”,大家看小李的眼神都变了——这就是典型的“三告投杼”。

为什么明明漏洞百出的谣言会有人信? 战国时期曾参的母亲前两次听到“你儿子杀人”还能淡定织布,第三次却吓得扔了织布梭子逃跑。这说明人的心理防线会被重复信息逐渐击穿,就像水滴石穿。现在刷短视频时,同一个假新闻被不同账号反复推送,你是不是也容易半信半疑?

上周朋友公司就闹过笑话。实习生小王在茶水间说了句“听说要全员降薪”,三天后传到总经理耳朵里,已经变成“公司下个月破产清算”。老板不得不在全员大会上举着财务报表辟谣,底下还有人在偷偷查招聘网站——可见“三人成虎”的威力不分古今。

我自己在小区业主群深有体会。去年有人造谣物业要涨50%管理费,明明公告栏贴着“费用不变”的红头文件,可当第三个邻居在群里发“我表弟在物业上班,他说肯定要涨”时,连退休的张老师都急着要去物业讨说法。后来物业主任拿着大喇叭在小区喊话才平息风波。

怎么破这个局? 古人用“投杼”提醒我们要保持判断力,现代人更需要培养“信息免疫力”。下次听到同事神神秘秘说八卦,不妨学学曾参母亲最后的做法——直接找当事人问清楚。就像上周我听说项目要解散,马上跑去问总监,结果发现只是要重组两个小组。

谣言就像滚雪球,越早伸手拦住就越容易化解。现在遇到“三告投杼”的情况,我通常会做三件事:查源头、找证据、开诚布公谈。上个月客户投诉产品质量问题,在调查清楚是运输损坏后,我们立即把监控视频和物流记录打包发给客户,反而赢得了更高信任度。

说到底,这个两千年前的成语至今鲜活,是因为人性始终没变。但换个角度看,它也在提醒我们:信任需要主动维护,沉默比谣言更危险。下次要是看见工作群里疯传小道消息,不妨当那个站出来说“等等,我们先核实”的人——说不定就阻止了一场“现代版投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