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 léng bā bàn
成语解释:比喻四分五裂。
成语出处:梁实秋《老年》:“脸上的肉七棱八瓣,而且还平添无数雀斑,有时排列有序如星座。”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四分五裂
繁体字形:七棱八瓣
英文翻译:misshapen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棱:[léng]1.物体上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连接的部分:见棱见角。桌子棱儿。2.物体上条状的突起部分:瓦棱。眉棱。搓板的棱儿。[lēng]见〖刺棱〗、[líng]穆棱(Mùlíng),地名,在黑龙江。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瓣:1.花瓣:梅花有五个瓣儿。2.植物的种子、果实或球茎可以分开的小块儿:豆瓣儿。橘子瓣儿。蒜瓣儿。3.物体自然地分成或破碎后分成的部分:四角八瓣儿。碗摔成几瓣儿。4.瓣膜的简称。5.用于花瓣、叶片或种子、果实、球茎分开的小块儿:两瓣儿蒜。把西瓜切成四瓣儿。
“七棱八瓣”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用在哪里合适?别急,咱们先拆解字面意思。棱是物体的边角,瓣是分开的部分,合起来形容事物复杂、分支多或人心不齐的状态。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办公室里要组织团建,有人提议爬山,有人想去露营,还有几个同事坚持要宅家打游戏。这时候组长一拍桌子:“大家意见七棱八瓣的,咱们先做个投票表行不行?”这里既体现了意见分歧,又暗示需要整合。
你可能想问:“这词跟‘七嘴八舌’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侧重点不同。七嘴八舌侧重声音杂乱,而七棱八瓣更强调结构上的分散。就像拼图散落时,每片都有自己的棱角方向,需要耐心拼接才能成形。
在项目管理中,这个成语特别贴切。比如开发新APP时,产品经理说要加社交功能,设计师坚持极简风格,程序员担心技术实现难度。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像梳子一样,把这些七棱八瓣的想法梳理出可行性路径。我的经验是:分歧本身不可怕,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框架。
再举个文化差异的例子。跨国团队开视频会议,德国同事严守议程表,巴西伙伴热衷即兴发挥,日本成员习惯沉默观察。这种文化棱角的碰撞,处理好了能激发创新,处理不当就会变成真正的“七棱八瓣”。有个诀窍是提前制定“沟通守则”,让不同工作风格找到对接的斜面。
观察发现,越是创新的领域,七棱八瓣的现象越常见。就像初创公司的头脑风暴会,天马行空的想法四处飞溅。这时候与其强求统一,不如准备块白板让大家把点子都贴上去——棱角分明的主张经过可视化处理,往往能自然产生化学反应。
最后说个冷知识:这个成语在明清小说里常用来描写江湖门派争斗,现在更多用于中性或略带无奈的语气。不过我倒觉得,七棱八瓣的状态恰恰证明了事物的丰富性,就像钻石的多面反光,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找到合适的观察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