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 tuī bā zǔ
成语解释:比喻有意为难。
成语出处:明 高明《琵琶记 蔡公逼试》:“我教你赴选,也只是要改换门闾,光显祖宗,你却七推八阻,有这许多说话。”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比喻有意为难
繁体字形:七推八阻
英文翻译:Seven pushes and eight resistances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推:1.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推车。推磨。推倒。我推了他一把。门没有闩上,一推就开了。2.(推磨)磨或(推碾子)碾(粮食):推了两斗荞麦。3.用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推草机。推头。用刨子推光。4.使事情开展:推广。推销。推行。把水利建设推向高潮。5.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方面:类推。推算。推己及人。6.让给别人;辞让:推辞。推让。解衣推食。既然大家都选你,你就别推了。7.推诿;推托:推三阻四。8.推迟:开会日期往后推几天。9.推崇:推许。推重。10.推选;推举:大家推老张担任小组长。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阻:阻挡;阻碍:阻止。拦阻。劝阻。畅行无阻。
“七推八阻”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群人找各种借口推脱责任,或者故意设置障碍不让事情顺利进行。比如公司里的小张想推动一个新项目,结果同事A说“预算不够”,同事B说“时间太紧”,同事C说“风险太大”——这不就是典型的“七推八阻”吗?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大家明明知道项目有价值,还要七推八阻呢?”其实背后的原因往往很现实:有人怕麻烦,有人担心改变现状,还有人可能想保护自己的利益。比如老员工担心新流程会影响自己熟悉的操作方式,这种抗拒心理就容易转化成行动上的拖延或否定。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李想组织全家周末去露营,妈妈担心天气,爸爸嫌开车太累,妹妹说作业没写完。这时候奶奶突然插一句:“哎呀冰箱里还有剩菜不吃就坏了!”——你看,连剩菜都能成为“七推八阻”的素材。这种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其实每个借口单独看都有合理性,但凑在一起就成了阻碍行动的“铜墙铁壁”。
不过换个角度看,“七推八阻”也不全是坏事。去年我们小区要加装电梯,底层住户起初强烈反对。后来经过十几次协商会,大家把担心噪音、影响采光、分摊费用这些“七推八阻”的问题都摆到台面上,反而促成了更完善的方案。所以关键不在于有没有阻碍,而在于如何把阻力转化为改进的动力。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特别需要“化推阻为阶梯”的智慧。就像玩团队闯关游戏,队友的每个“我觉得这样不行”其实都在帮团队排查潜在风险。下次遇到七推八阻的情况,不妨先深呼吸,把这些推阻当作拼图碎片——或许把它们拼凑起来,就能看到解决问题的完整地图呢?
最后留个小思考:你最近遇到哪些“七推八阻”的情况?试着把别人给的阻力列成清单,说不定会发现其中藏着意想不到的突破口。毕竟,连唐僧取经都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我们日常的小目标遇到点推推阻阻,不也挺正常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