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 zhé bā kòu
成语解释:比喻折扣很大,减掉了很多。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8回:“这里的客店钱,就拿两块洋钱出来,由得他七折八扣的勉强用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状语;
繁体字形:七摺八扣
英文翻译:various deductions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折:[shé]1.断(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树枝折了。桌子腿撞折了。2.亏损:折本儿。折耗。3.姓。[zhé]1.断;弄断:骨折。把树枝折断了。2.损失:损兵折将。3.弯;弯曲:曲折。百折不挠。4.回转;转变方向:转折。刚走出大门又折了回来。5.折服:心折。6.折合;抵换:折价。折账。折变。7.买卖货物时,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例如标价一元的减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减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对折。打九折。8.元杂剧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9.汉字中有曲折的笔画,形状有“乛乚꒒乙”等。10.姓。11.折叠:折扇。折尺。她把信折好,装在信封里。12.折子:奏折。存折儿。[zhē]1.翻转:折跟头。2.倒(dào)过来倒过去:水太热,用两个碗折一折就凉了。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扣:1.用圈、环等东西套住或拢住;把门扣上。2.衣纽:衣扣。3.绳结:绳扣儿。4.把器物口朝下放或覆盖东西:把碗扣在桌上。5.相符,符合:扣题(符合题义)。6.强留:扣押。7.从中减除:扣除。扣发(fā)。8.敲击:扣人心弦。
说到“七折八扣”,这成语乍一听像是商场促销广告,其实它真正想表达的是“事情被层层削减,最后大打折扣”。比如你计划存钱买台新电脑,结果每月工资到手,房租、水电、聚餐开销一扣,原本存下的预算就七折八扣,只剩一半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打折有什么区别?”其实核心区别在于“被动性”。比如商场主动打折是明码标价,但“七折八扣”更多是形容原本完整的计划被各种不可控因素削弱。比如你精心策划的旅行,突然遇到航班延误、酒店涨价、景点限流,体验感自然七折八扣。
那如何避免这种被动“缩水”呢?我的经验是:提前留出容错空间。比如做项目预算时,别只盯着理想化的数字,多算20%的备用金;安排时间表时,别把每一分钟都排满。毕竟生活不是数学题,七折八扣的意外总会存在,但留有余地反而能让结果更接近预期。
有人可能会反驳:“计划赶不上变化,留余地不是更浪费?”其实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过度理想化的计划,反而容易让人陷入焦虑。比如你要求自己每天读书2小时,结果某天加班导致只能读半小时,这时与其责怪自己“打了三折”,不如接受“七折八扣也是进步”——毕竟读30分钟总比放弃好。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对“效率”的极致追求,某种程度上放大了七折八扣的挫败感。但其实换个角度看,这成语也在提醒我们:接受不完美才是常态。就像烘焙蛋糕时少放了糖,虽然味道打了折,但加点创意装饰,说不定能成为独特的新品呢。
下次再遇到七折八扣的情况,不妨试试这个思路:先区分哪些是能控制的(比如提前规划),哪些是必须接受的(比如突发状况)。就像网购时看到“满200减50”,你会主动凑单;但遇到快递延迟,与其抱怨,不如打开书消磨等待时间——毕竟主动权始终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