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īng
  • mǎo
  • è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īng yī mǎo èr

成语解释: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要说个丁一卯二,不许你差三错四。”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定语;指确实

繁体字形:丁一夘二

英文翻译:accurate and dependable

丁一卯二的意思

丁:[dīng]1.天干的第四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四。2.人口:人丁。丁口。3.指成年男子或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壮丁。园丁。4.遭遇;碰到:丁忧。5.蔬菜、肉类等切成的小方块:肉丁。黄瓜丁。[zhēng]〔丁丁〕拟声词。伐木声。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卯:1.地支的第四位。2.卯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五点到七点。3.木器部件接连的地方。凸起的部分叫榫(sǔn)头;插入榫头的凹入部分叫卯眼。

二:1.数目。一加一的和。2.序数:一穷二白。3.两样:不二价。

成语评论

哎,大伙儿有没有听过“丁一卯二”这个成语?说白了,它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不含糊。比如同事小李核对报表时,连小数点后第三位都要确认两遍,真是把“丁一卯二”刻在DNA里了,你懂的,这种工作态度老板能不喜欢吗?

不过有人要问啦,这成语和“丁卯”有什么关系?其实它来源于古代工匠术语,“丁”是榫头,“卯”是榫眼,必须严丝合缝才能稳固。就像咱们拼乐高积木,要是差个半毫米,整个结构都会晃悠,对吧?

记得上次做社区志愿者,张大爷分配物资时拿着清单挨家挨户核对。有年轻人说差不多得了,他却瞪着眼:“丁一卯二的事,能马虎吗?”结果后来还真查出两家漏发的,您说这较真儿是不是挺值当?

要我说啊,现在这个快节奏社会,很多人觉得“差不多就行”。但你看那些百年老店,哪个不是靠着“丁一卯二”的匠人精神传承至今?就像我妈腌泡菜,非得按着老方子精确到克,少一撮盐味道就不对劲儿。

下次遇到重要事情,不妨想想这个成语。不论是写方案还是修家电,多检查两遍总没错。毕竟老话说的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丁一卯二才能四平八稳嘛!

"丁一卯二"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