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自述:“我们班三分之一在吃抗焦虑药,家长没人信......”

嗨猪的家庭 2023-06-06 21:27:24

前几天,我一位初中教师朋友说:现在很多孩子,连最起码的复原力都没有。

临近中考,她班上30多个同学,近1/3都在吃抗焦虑药、抑郁药。

全年级每个班,都有那么两三个厌学的孩子,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比如考试考差了,就完全丢失信心。

而且越到大考,孩子心态越容易失衡。

图片来源:电影《少年的你》

为了保护孩子的自信,防止他们因为心态崩溃不来上学,每次模拟考试成绩出来,她都会在卷末评语上下很多功夫。

听朋友讲现在孩子有多脆弱,我心里很唏嘘。

都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每个孩子的成长中,都一定会遇到各种不同程度的困难和打击。

而我们现在的大环境,往往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竞争力,而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能力——复原力。

图片来源:电影《少年的你》

其实所谓复原力,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孩子在遭受挫折后能够快速恢复的能力。

比如同样是面对父母吵架、同学关系有裂痕、考试成绩不理想、转学、生病等等问题,复原力强的孩子,往往能够在失落后很快调整回来。而复原力弱的孩子则容易反复内耗甚至一蹶不振。

父母培养好孩子的复原力,其实就是给了孩子面对困境最好的“兜底”能力。

曾经在书中提到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作家的二宝输了网球联赛,十分沮丧。她很想安慰一下孩子,但又觉得“你已经尽力了”这种话太空洞。

正思考该怎么说比较好,就见教练在二宝面前停下,看着孩子的眼睛说:

“小宝,你今天打得非常好,比上个星期更好(上个星期孩子赢了)。

有时候,我们不能单纯用输赢来看一个人打得好不好。

今天你和对手水平相当,比赛很精彩,你打得非常好,有进步。”

这番鼓励非常有用,孩子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后面主动投入练习、提高技术。

作者觉得,教练这种专盯收获的讲话方式,帮孩子把挫败感降到了最小。

但仔细一想,教练之所以能这么说,也是因为他曾经历过挫过,此刻感同身受地知道孩子想听到什么。

一个家庭里,难免会发生一些让孩子感到挫败的事情,恢复更快的孩子,家庭内部都有正向输送支持的渠道。

有些父母虽然不够富裕,但能够给予孩子比较多的 心理滋养,会盯着孩子的成长和收获,针对性地引导孩子。

大人能够抛开成败,能看到孩子的正向收获,教育就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就像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的:孩子是一面镜子,会诚实地照出父母的样子。

图片来源:电影《小偷家族》

很多孩子之所以复原力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心理负担太大,害怕出错。

比如写作业这个事,一些父母辅导时会说“这都能错?”“这么简单都做不出来?”“涂掉重新写!”

有些父母会在孩子犯了一些小错的时候,用打骂、体罚的方式,给孩子“长记性”。

还有些家庭会反复翻旧账,比如孩子忘带了水杯、无意弄丢了本子,都会被唠叨指责无数次。

这其实传达了一个暗示:错误在父母这里,是不被允许发生的,孩子必须总是正确的,才能得到父母的肯定。

孩子接受了这份暗示,就会越来越忐忑紧张。

心理学中有一个“自证预言”:人会吸收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形成对自己的认识。

如果父母总是这样,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一旦错了就完了,变得“输不起”。

其实成长本就是试错的过程,父母本身也是过来人,知道试错的可贵之处。所以复原力强的孩子,家庭内部往往有一套消化错误的系统。

一位博主讲述旅行时亲眼目睹的一幕:小孩证件过期,无法登机,妈妈陪孩子回家,剩下的家人依然坐飞机出发。

但是行李都挂在妈妈名下托运,也被退回了,这些家人出来旅行什么都没带,连生活用品都没有。

博主看到这里,已经替他们感到胃痛紧张了,觉得自己遇上这事心态肯定会崩,爸妈遇到这事也肯定会大发脾气。

然而,这家人全程心平气和,淡定地打了个电话叫人帮忙拿行李,就开始谈论到了目的地之后该怎么办。

中间有个读初高中的孩子,全程也没有任何紧张感。

这件事深深的触动了博主,他是在一个容错力很差的家庭中长大的,如果是直接犯了类似的错误,家里一定是炸开锅的。

而这家人面对错误的松弛感,给孩子塑造了一个很强大的容错环境。

可以想象,孩子长大之后,遇到大的小的挫败也会像现在这样平静。因为一旦家庭有比较强的容错力,孩子就不会觉得失败和挫折有多可怕。

看“赌王”何鸿燊的访谈,印象很深的一幕是:有人问他,怎么从破产公子拼搏成全球富豪?

何鸿燊回答:“我真的不是很信会失败,穷则变,变则通,没有理由这么容易失败。”

“变”,就是面对挫折时的心理弹性,如同兔子打洞,一条路不通走另一条。

而这份随机应变,是用一件事、一件事的结果堆砌起来的。

《整体养育》中写道:

“教育要着眼于过程,从具体的小事着手帮助孩子。

可以时常提醒孩子:正是这一件件小事,构成了整个学习过程。只要做好每一件小事,就一定可以进步。

图片来源:电影《结婚礼服》

特级教师魏书生曾经分享过一个故事,他们班上一个孩子不会写作文。魏书生就让这个孩子把写作文这件「大事」,分解成许多小步骤,一步步去攻破:

500 字的作文,他首先要求这个孩子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做好卷面整洁后,他要求孩子会给作文分段;

学会了分段,又教孩子怎么写不离题太远……

魏书生每次给孩子定的目标,都符合孩子的实际。当孩子获得一点点成功后,他们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能力上,都会有一个小小的积累。

这一点点的积累,会推动孩子更有信心去挑战。

从失败到成功,难免要绕几个弯、撞几次墙。但只要认真看路,一步步走,就可以绕开石头和障碍。

所谓“随机应变”,其实就是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的能力。

走不下去了,歇一会儿、换种思路,想想办法再走两步,三步,四步,五步……

从失败到成功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一步步、一点点、一件件磨出来的。

我们这个时代,不缺聪明、优秀、全能的孩子。但是绝大多数孩子最终都会成为普通人。

普通人的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也充满了各种无奈、失望、痛苦、波折。

过好普通的人生,拼得其实不是好运,而是复原力,就像有句话说的:不是人生选择了你,而是你的行动造就了怎样的人生。

有的时候,决定孩子能往前走多远的,恰恰就是一份不慌不忙、保持成长的状态。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在未来等你》

人做不到永远完美不犯错,但有复原力的孩子,会在跌倒后很快爬起来。光是做到这一点,就胜过了很多人。

更别说孩子在越挫越勇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胜任感、满足感、自信感。

这些加持,都是在帮助孩子全力活出自己,从有限的起点,跑向无限宽广的未来。

6 阅读:6424
评论列表
  • 2023-06-07 17:55

    在中国,你们没有给孩子适应挫折环境的时间和机会。老是梦想一步到位,弯道超车

    用户10xxx21 回复:
    [点赞]
    用户10xxx21 回复:
    不需要故意挫折,不去为了完美过度保护就行
  • biu 7
    2023-06-13 00:27

    父母都不会爱自己,更何况爱小孩,只会鸡娃。把自己的压力传给小孩,父母是不抑郁了,初中生跳楼的到处都是。

  • Max 5
    2023-06-09 08:43

    因噎废食 没必要。亲身经历过的现实会打脸。能满足家长自己的私欲,那也是本事,就怕没那个命 孩自己认不清。自以为是的孩和🐻父母不在少数

  • 2023-06-08 19:55

    所以想不通了 宁愿抑郁 也要争个好工作 真的快乐吗 真的幸福吗 还是为了满足家长自己的私欲呢

  • 2023-06-11 19:58

    别带节奏了。谁不是被父母骂大的?

    biu 回复:
    因为你不关注死去的小孩呀。你肯定也是这样的父母吧。
  • 2023-06-07 23:17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干不了就别干了,为了一个工作把自己搞抑郁了那真是对不起自己了

  • 2023-06-14 17:58

    教育压力不能放在小学阶段。因为孩子心智还不成熟,在发育期

  • 2023-06-09 13:29

    这个容错的度 ,也是学问 ,掌握不好孩子什么都不在乎更不行了

  • 2023-06-11 19:31

    第一父母情绪稳定,第二包容(原则性错误)例外

  • 2023-06-12 15:01

    这些父母生娃都是在造孽

嗨猪的家庭

简介:本号主要以分享亲子教育、育儿、家庭关系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