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开窍于耳肺气通于鼻

人民资讯 2023-06-07 10:19:23

转自:咸宁日报

肾开窍于耳肺气通于鼻

——读“经典”谈耳鼻保健

彭钦咸宁麻塘中医医院硕士

《灵枢·五阅五使篇》曰:“耳者,肾之官也”。耳,是人体的听觉器官。是人体接受外界音响刺激的重要途径,外界环境因素对耳的影响很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导致听力下降和耳聋的原因越来越多,噪音污染、环境污染和药物的副作用等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听力。

《灵枢·脉度》指出:“肺气通于鼻”。鼻,是呼吸道的门户,外与自然界相通,内与很多重要器官相连接。鼻的很多疾病常影响相邻器官的健康。鼻既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又是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尘、脏物等侵入的第一道防线。鼻腔内有鼻毛,又有粘液,故鼻内常有很多细菌、脏物,有时会成为播散细菌的疫源。因此,耳鼻的保健十分重要。

一、耳鼻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耳鼻与肺:手足三阴经通过经别合于阳经而与耳相通,手太阴肺经别出的络脉亦循行于耳。根据五脏生克关系,肺为肾之母,而肾主耳。《素问·五藏生成》曰:“诸气者,皆属于肺”,《杂病源流犀烛》曰:“然肾窍于耳,所以聪听,实因水生于金,盖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故能为听。”风邪犯肺,肺气不得宣肃,可导致耳胀痛、耳堵塞感、耳鸣耳聋、旋耳疮等病;肺气虚弱,不能上贯于耳,亦可导致耳病。肺主气,司呼吸,亦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开窍于鼻。肺的经气通于鼻窍才能司呼吸而辨香臭。《灵枢·脉度》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身能知臭香矣”,肺的阴液上濡于鼻,鼻窍才能濡润而不干燥衄血。

耳鼻与脾胃:足太阴脾经之络脉入于耳中。脾为后天之本,主输布水谷精微,运化水湿。脾的功能正常,则清气上升,浊阴下降,耳为清窍,得清气濡养而健旺。脾虚清阳不升,致湿浊停聚,聚湿成痰,痰湿或痰火上壅,蒙蔽耳窍,可致耳病,如耳胀、脓耳、耳眩晕。脾虚气血不足,清气不能上奉,耳窍失养,易为邪毒所犯。《医学正传》曰:“面为阳中之阳,鼻居正中,一身之血运到面鼻,皆为至清至精之血。”若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鼻窍失养,则鼻窍干燥,鼻粘膜苍白或鼻甲萎缩;若脾虚不统血,则鼻血渗渗而出,反复发作。

耳鼻与肾:《诸病源候论·耳病诸候》曰:“肾为足少阴之经,而藏精气,通于耳。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河间六书》谓:“肾热者,必身瘦而耳焦也”,“肾水过少,不能润泽,故黑干焦枯也”。肾主耳,耳为肾之窍、为肾之官。肾之精气上通于耳,肾气充沛,耳窍得精气的滋养,功能健旺而聪敏。肾精亏损,不能上达于耳,耳窍失于濡养,则容易引起耳窍发生病变。肾阴上达,濡养鼻窍,鼻窍才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嗅觉功能。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有温煦形体,蒸化水液之功,鼻窍必须依赖肾阳的温煦才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嗅觉功能。

二、健鼻护耳小知识

1.生活规律、睡眠充足、舒缓心情,避免精神过度紧绷。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反复感冒,可选择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秋冬季谨防燥,以饮食清润、温补为原则,多喝水,多吃梨等润肺的水果,忌烟酒,少吃辛辣刺激之物。室外气温下降较快、雾霾天或流行性感冒高发时,注意保暖,及时佩戴口罩。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平时尽量减少与噪声的接触,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避免耳朵进水,耳屎不可随便掏。

2.耳鼻保健操:“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按摩保健方法,意即击探天鼓。该法最早见于丘处机的《颐身集》,原书这样描述:“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河间六书》:“双手闭耳如鼓音,是谓鸣天鼓也。由脉气流行而闭之于耳,气不得泄,冲鼓耳中,故闻之也。”鼻的保健按摩分擦鼻、刮鼻、摩鼻尖三个动作。用两手大指的指背中间一节,相互擦热后,摩擦鼻梁两侧24次;用手指刮鼻梁,从上向下10次;分别用两手手指摩擦鼻尖各12次。本法可增强局部气血流通,使鼻部皮肤津润光泽、润肺、预防感冒。

21 阅读:430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