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uè píng zhòng xuǎn
成语解释:雀屏:画有孔雀的门屏。指得选为女婿。
成语出处:《旧唐书·高祖窦皇后传》:“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选为女婿
繁体字形:雀屏中選
英文翻译:choose a son-in-law
雀:[què]鸟类的一科。体形较小,喙圆锥状。有的善鸣叫。泛指小鸟。也特指麻雀。[qiǎo]义同“雀(què)”。用于“家雀儿”“雀盲眼(夜盲)”。[qiāo]〔雀子〕雀(què)斑。
屏:[bīng]〔屏营〕惶恐;惶惑不知所措。《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夙夜屏营,未知所立。”[píng]1.遮挡:屏风。2.字画的条幅:四扇屏。[bǐng]1.放弃;排除:屏弃。2.抑制(呼吸):屏息静听。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选:1.被选中了的(人或物):入选。人选。2.挑选出来编在一起的作品:文选。诗选。民歌选。
“雀屏中选”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公司选拔项目经理时,老板让候选人现场设计项目方案,最终小张凭借清晰的逻辑和创意雀屏中选。这种场景就像古代招亲比箭,关键不在于“射得多准”,而在于“如何展现独特优势”。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孔雀屏风当考题?其实这个典故源自唐代窦毅招婿,本质是设立明确标准筛选人才。就像现在企业用案例面试代替学历歧视,标准化考核让选拔更聚焦实际能力。当代职场中,求职者准备作品集比空谈工作经验更有说服力,这就是“雀屏思维”的现代演绎。
有个有趣现象:网红餐厅开业时雇人排队制造火爆假象,算不算另一种“雀屏中选”?我认为这恰是成语的反面教材——真正的选拔应该像孔雀开屏般自然展现实力,而非人造景观。上周亲眼见到社区烘焙赛,评委蒙眼试吃选出冠军,这种去包装化评选更接近成语本意。
从个人经验看,年轻人常陷入“准备完美再登场”的误区。其实就像李渊当年未必是神箭手,但能把握机会脱颖而出。去年同事小王主动接手别人避之不及的遗留项目,三个月梳理清楚乱账反而获得晋升,这种破局思维才是现代版“中选”的关键。
当我们在谈论选拔机制时,往往忽视环境变量。孔雀屏风设在庭院而非战场,暗示场景设计影响结果公正性。就像编程比赛用相同配置电脑,歌手选秀关闭观众掌声,公平竞技场的搭建,有时比选手实力更能体现选拔价值。下次遇到重要机会,不妨先观察“屏风位置”再调整策略。
最后回到成语本身,它提醒我们:成功往往来自“适配”而非“完美”。就像孔雀尾羽的斑点,缺陷可能正是记忆点。当代社会处处存在隐形的雀屏,读懂规则比盲目努力更重要,但永远别忘了——真正的实力,才是能持续开屏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