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án
  • xiōng
  • n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án xiōng nán dì

成语解释:难:患难。原指兄弟二人都很好;才德相当;难分高下。现多反其义而用之;指二人同样坏。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两兄弟都好

繁体字形:難兄難弟

英文翻译:fellow sufferers

难兄难弟的意思

难:[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难道。难能可贵。3.不好:难听。难看。[nàn]1.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2.仇怨:排难解纷。3.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nuó]古同“”。

兄:1.哥哥:父兄。胞兄。从兄。2.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子:表兄。3.对男性朋友的尊称:仁兄。

难:[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难道。难能可贵。3.不好:难听。难看。[nàn]1.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2.仇怨:排难解纷。3.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nuó]古同“”。

弟:[dì]1.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2.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3.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4.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5.古同“”,次序。6.古同“”,但。[tì]古同“”,孝悌。[tuí]〔弟靡〕颓唐;柔顺。

成语评论

难兄难弟”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先来看个小故事:老张和老王同时被公司裁员,两人蹲在路边吃泡面。老张苦笑着说:“咱俩真是难兄难弟啊!”这句话既道出了他们的相似处境,又带着点苦中作乐的幽默感。

为什么说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共患难”的关系?原来它最初出自《世说新语》,本意是形容兄弟俩同样优秀难分高下。就像现在班里两个学霸,老师都夸“这两个孩子真是难兄难弟”。但现代人更多用它来表达“同病相怜”——就像疫情期间被隔离的邻居隔着阳台喊话:“兄弟,你家泡面还够吃吗?”这种困境中的奇妙共鸣。

要注意古今用法的微妙差别吗?举个例子更清楚:当小李发现同事和自己都搞砸了项目时,可以说“咱们真是难兄难弟”,但如果说“你们部门那俩骨干真是难兄难弟”,就可能让人误会是在比较能力。语境就像调味料,能让同一个词产生不同风味。

有个有趣的观察:这个成语正在被年轻人玩出新花样。在游戏圈里,经常听到“这把匹配的队友真是难兄难弟局”——既承认技术菜,又暗示要共同背锅。这种自嘲式的用法,反而让尴尬的处境变得轻松起来。就像上周我打篮球连投十个三不沾,队友拍着我肩膀说:“别慌,咱们难兄难弟!”

其实生活中处处能找到这样的“命运共同体”。早高峰挤地铁时互相借力的陌生人,备考群里互相打气的考生,甚至是小区里同时被拆家的哈士奇主人...这些现代版的“难兄难弟”关系,本质上都是困境中自然形成的情感联结。下次遇到类似场景时,不妨用这个成语来拉近彼此距离——毕竟同病相怜,有时候比锦上添花更暖人心。

难兄难弟的造句

  1. 造句 他们患难与共,是一对名副其实的难兄难弟。
  2. 造句 这对难兄难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他们的家乡。
  3. 造句 一定程度上,医生和患者都是陷于在癌症困境中的难兄难弟。
  4. 造句 当年我们在战场上是同生共死的难兄难弟。
  5. 造句 你们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都考不及格,谁也好不到哪里去。
  6. 造句 你们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处境同样恶劣,命运同样乖舛。
  7. 造句 我们俩,一个感冒,一个胃痛,就像一对难兄难弟似的。
  8. 造句 在那段期间,这对难兄难弟以骑机车、坐飞机和步行的方式旅行。
  9. 造句 不过想发奖金的不只是房利美,它的"难兄难弟"房地美也在观望,打算跟进。
  10. 造句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抱怨你多付一些,我们现在是难兄难弟。

"难兄难弟"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