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án yǐ zhì xìn
成语解释:不容易相信。
成语出处: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用于惊讶的场合
繁体字形:難以置信
英文翻译:unbelievable
难:[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难道。难能可贵。3.不好:难听。难看。[nàn]1.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2.仇怨:排难解纷。3.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nuó]古同“傩”。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置:1.搁;放:安置。搁置。漠然置之。置之不理。置诸脑后。2.设立;布置:装置。设置。3.购置:添置。置一些用具。
信:[xìn]1.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2.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3.崇奉:信仰。信徒。4.消息:信息。杳无音信。5.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6.随便,放任: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7.同“芯2”。8.姓。 。[shēn]1.古同“伸”,舒展开。2.古同“伸”,表白。
“难以置信”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件事情超出常理,让人难以相信。比如有人突然中了彩票头奖,朋友可能会脱口而出:“这也太难以置信了吧!”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总爱用这个词?其实答案很简单——它精准表达了“冲击认知”的震撼感。
记得去年台风天,我家楼下那棵百年老树被连根拔起。邻居张大伯站在树坑前直摇头:“活了七十岁,头回见这场景,真是难以置信。”这个例子说明,当现实突破既有经验时,成语就像个情绪放大器,把惊讶程度具象化。不过细想,这种表达是否太过绝对?毕竟每个人的“可置信范围”并不相同。
有趣的是,现代人使用这个成语的场景正在扩展。上周看科技新闻,标题写着《AI诊断准确率达98%,专家直呼难以置信》。这里既有对技术突破的惊叹,也暗含保留态度。这让我想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难以置信”或许正在演变为理性质疑的代名词——既不全盘否定,也不盲目接受。
从表达效果来看,这个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弹性空间。说某件事“难以置信”,既可能是真觉得不可思议,也可能带点委婉质疑。就像朋友说减肥三个月瘦了二十斤,你回句“难以置信啊”,对方既能听出夸奖,也能品出求证意味。这种含蓄的留白,恰恰是汉语表达的智慧所在。
个人认为,过度使用这类成语会削弱语言的精确性。上周逛菜市场,听见摊主对顾客说:“这白菜三块钱?难以置信!”其实菜价波动本是常事。这种场景化用,虽然生动却容易造成理解偏差。语言就像工具箱,关键是要选对趁手的工具——该精确时别含糊,该留白时别较真。
观察发现,年轻人正在创造新变体。直播平台上常能听到“离离原上谱”“震惊我全家”等网络化表达,本质上都是“难以置信”的延伸。这说明语言始终在流动演变,成语既要守住核心语义,也要学会与时代共舞。下次遇到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时,不妨先深呼吸,再决定用哪个词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