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
  • bào
  • lí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ā yǔ bào lín

成语解释:飞鸟羽毛脱落,养鱼之水已干涸。用以比喻不得志,处境极为困难。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鎩羽暴鱗

英文翻译:Despicable

铩羽暴鳞的意思

铩:1.古代的一种长矛。2.摧残;伤残:铩羽(伤了翅膀。比喻失意)。

羽:1.羽毛,鸟的毛:羽翼。2.鸟类或昆虫的翅膀:振羽。3.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6”。

暴:[bào]1.突然而且猛烈:暴雨。暴病。暴怒。暴饮暴食。2.凶狠;残酷:暴徒。暴行。3.急躁:他的脾气很暴。4.姓。5.露出来;显露:暴露。自暴家丑。6.糟蹋:自暴自弃。暴殄天物。[pù]同“”。

鳞:1.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由角质、骨质等构成。2.像鱼鳞的:鳞茎。鳞波。遍体鳞伤。3.姓。

成语评论

说到“铩羽暴鳞”,可能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成语会有点懵。咱们先拆开看:铩羽,原指鸟的羽毛被摧折;暴鳞,则是鱼鳞被晒得干裂。合起来比喻人或事物遭受重大挫折,就像鸟飞不起来、鱼游不动一样狼狈。举个例子:小李创业三年,产品研发失败、资金链断裂,最终铩羽暴鳞地关闭了公司。这时候他才知道,光靠热情远远不够。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失败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这个成语的画面感——羽毛折断、鳞片脱落不仅是失败,更是带着“受伤”的状态。比如运动员小王,原本是省队种子选手,却因训练过度导致韧带撕裂。赛后他坐在场边苦笑:“这次真是铩羽暴鳞了,但至少知道了身体不是铁打的。”这种既承认挫败又暗含反思的状态,正是成语的精妙之处。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传统文化中常用来警示“急功近利”的危害。就像我邻居老张,去年非要跟风炒虚拟货币,把积蓄全投进去结果血本无归。现在他见人就念叨:“贪心不足蛇吞象,我这波操作简直是现代版铩羽暴鳞。”不过我倒觉得,能坦然用这个成语自嘲的人,往往已经跨过了最艰难的自我否定阶段。

再举个正能量的例子。去年社区组织的青少年科创大赛上,有个初中生团队的作品现场演示时突然短路冒烟。评委老师却说:“铩羽暴鳞的经历比一帆风顺更珍贵,你们敢把失败案例带来展示就已经赢了。”三个月后,这几个孩子带着改良版作品拿下了市级奖项。你看,暂时的损伤反而成了蜕变的契机。

说到底,“铩羽暴鳞”更像是个动态过程而非最终结局。就像春天被冰雹打落的樱花枝,只要根系还在,来年照样开得灿烂。生活中谁没经历过几次“折翼褪鳞”呢?关键是像海边的礁石那样,被浪拍打千万次,反而磨砺出独特纹路。下次遇到挫折时不妨想想:此刻的狼狈,或许正在雕刻未来更坚韧的模样。

"铩羽暴鳞"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