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ě gǔ zhēng zhēng
成语解释:指人有骨气,刚正坚贞
成语出处: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5章:“夕阳照红了铁骨铮铮的老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有正义感
繁体字形:鐵骨錚錚
英文翻译:firm and unyielding
铁:1.金属元素,符号Fe(ferrum)。银白色,质硬,延展性强,纯铁磁化和去磁都很快,含杂质的铁在湿空气中容易生锈。是炼钢的主要原料,用途很广。2.指刀枪等:手无寸铁。动铁为凶。3.形容坚硬;坚强;牢固:铁拳。铁汉子。铁饭碗。他俩关系很铁。4.形容强暴或精锐:铁蹄。铁骑。5.形容确定不移:铁定。铁的事实。铁案。6.形容表情严肃:他铁着个脸,没有一丝笑容。7.姓。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铮:[zhēng]〔铮铮〕拟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zhèng](器物表面)光亮耀眼:铮亮
铮:[zhēng]〔铮铮〕拟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zhèng](器物表面)光亮耀眼:铮亮
“铁骨铮铮”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抽象?它到底形容什么样的人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一位基层医生在疫情最严重时,连续一个月睡在诊室,每天面对超负荷的工作,依然坚持对每个患者耐心问诊。旁人都劝他“别这么拼”,他却说:“这时候我不顶上,谁顶上?”这种“明知难为而硬扛”的精神,就是铁骨铮铮的生动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铁骨铮铮是不是必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不然。老张在小区当了十年业委会主任,面对开发商侵占绿地的纠纷,顶着威胁坚持走法律程序,最终为业主讨回公道。这种十年如一日的较真,同样需要钢铁般的意志。铁骨铮铮的核心不在于事情大小,而在于面对压力时是否守住原则。
当代年轻人如何体现这种品质?看看95后程序员小李的选择:公司要求他编写存在隐私泄露风险的代码,他宁愿辞职也不妥协。在生存压力与技术伦理的冲突中,他选择用离职捍卫职业底线。这个决定或许让他暂时失去工作,却守住了更重要的职业尊严。
值得注意的是,铁骨铮铮不等于固执己见。就像登山运动员王峰的经历:他在攀登K2峰时遭遇暴风雪,虽然距离峰顶只剩800米,依然果断选择下撤。事后他说:“真正的勇气不是盲目冒险,而是懂得在坚持与放弃间做出正确判断。”这提醒我们,刚强中需要融入智慧的分寸感。
从个人视角看,现代社会更需要“柔性的铁骨”。比如创业者刘薇,在连续三次创业失败后,她没有硬撑面子继续烧钱,而是坦然承认失误,转而做创业导师帮助他人避坑。这种既能扛住打击,又懂得灵活调整的韧性,或许才是这个时代更适用的生存智慧。
最后不妨思考:当现实压力让我们不得不弯腰时,是否还能在心里留一根不折的脊梁?那个拒绝行贿的公务员,那个不卖假货的小店主,那个坚持给差评的消费者,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证明:铁骨铮铮从未过时,它只是换上了更接地气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