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ǎo pǎo tiào tiào
成语解释:形容连跑带跳,很活泼的样子
成语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章:“她在小伙子们中间跑跑跳跳,说说笑笑,毫不拘束,毫不戒备。”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形容很活泼
繁体字形:跑跑跳跳
英文翻译:skip along
跑:[pǎo]1.为某种事务而奔走:跑码头。跑材料。跑买卖。2.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跑电。跑油。跑气。信纸叫风给刮跑了。3.液体因挥发而损耗:瓶子没盖严,汽油都跑了。[páo]走兽用脚刨地:跑槽(牲口刨槽根)。虎跑泉(泉名,在杭州)。
跑:[pǎo]1.为某种事务而奔走:跑码头。跑材料。跑买卖。2.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跑电。跑油。跑气。信纸叫风给刮跑了。3.液体因挥发而损耗:瓶子没盖严,汽油都跑了。[páo]走兽用脚刨地:跑槽(牲口刨槽根)。虎跑泉(泉名,在杭州)。
跳:[tiào]1.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跳跃。跳水。跳荡。跳跶。跳高。跳远。跳舞。弹(tán)跳。暴跳如雷。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2.越过:跳班。跳棋。跳槽。3.一起一伏地动:心跳。眼跳。心惊肉跳。[táo]古同“逃”。
跳:[tiào]1.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跳跃。跳水。跳荡。跳跶。跳高。跳远。跳舞。弹(tán)跳。暴跳如雷。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2.越过:跳班。跳棋。跳槽。3.一起一伏地动:心跳。眼跳。心惊肉跳。[táo]古同“逃”。
提到"跑跑跳跳"相关的成语,你会想到哪些?最经典的莫过于"活蹦乱跳"。比如邻居家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每天放学都像刚出笼的兔子,活蹦乱跳地追着蝴蝶满院子跑。这种场景既生动又充满童趣,完美诠释了成语的意境。
有人可能会问:"欢蹦乱跳"和"活蹦乱跳"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两个成语就像孪生兄弟,都用来形容健康活泼的状态。但若细品,"欢蹦乱跳"更侧重心情的愉悦。就像周末的公园里,被主人带出来遛弯的柴犬,欢蹦乱跳地绕着主人转圈,尾巴摇得像拨浪鼓,这份纯粹的快乐透过成语跃然纸上。
现代生活中这些成语还适用吗?在健身房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刚做完热身运动的年轻人,蹦蹦跳跳地走向器械区,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成语的生命力正在于它既能描绘传统意象,又能贴合当代生活图景。个人认为,这些充满动感的成语就像语言中的弹簧,总能给文字注入跳跃的节奏感。
如何避免使用重复的表达?不妨试试组合运用。比如描写春游场景:"孩子们连蹦带跳地穿过油菜花田,惊起一群活蹦乱跳的蚂蚱,整个山坡顿时充满欢蹦乱跳的生机。"通过不同成语的搭配,既避免了重复,又构建出层次分明的动态画面。
理解这类成语的关键在于捕捉其核心意象——那种不受拘束的自然律动。就像雨后的山林,松鼠在枝桠间跳来跳去,露珠顺着叶片蹦蹦跳跳地坠落,这些天然的韵律正是成语最本真的写照。当你下次看见类似的生动场景,不妨试着用这些成语来定格瞬间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