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zhì yǐ méi
成语解释:见“赍志而殁”。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
繁体字形:賫志以没
英文翻译:die without fulfilling one 's ambitions
赍:1.怀着:赍志而没(mò)(志未遂而死去)。2.把东西送给别人。
志: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气;意志:人穷志不短。3.姓。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记: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7.记号:标志。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没:[méi]1.无;没有:屋里没人。我没铅笔。2.副词。未;未曾:没红。没来过。[mò]1.沉下去:沉没。淹没。2.漫过;高过:水深没顶。积雪没膝。3.隐藏:出没无常。4.把财物充公:没收。5.完了;终结:没世(终身)。没齿(一辈子)。6.同“殁”:病没。
“赍志以没”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拆开看其实不难理解——“赍”是怀抱着,“志”是志向,而“没”是离世。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带着未完成的理想离开了人世。比如老张辛苦攒钱想开一家书店,结果突然生病去世,这事儿就能用“赍志以没”来形容。
为什么人们会被这个词触动呢?因为它戳中了人性里最深的遗憾:明明有机会,却因为时间、健康或外力的阻碍,让计划永远停留在“将来”。就像邻居王阿姨总说退休后要环游世界,结果膝盖受伤后再也没能出远门。这种未完成的执念,往往比失败本身更让人唏嘘。
不过换个角度看,“赍志以没”未必全是悲剧。我认识的一位老教师,临终前把毕生教案交给年轻同事,笑着说:“我的火种传下去了。”虽然他自己没能看到教育改革实现,但后来学生用他的方法培养了上百名乡村教师。你看,志向其实可以接力传承。
怎么避免活成这个词的主角?关键在于动态调整“志向”的定义。朋友大刘创业失败三次后改做公益培训,他说:“帮别人成功也是实现理想的一种方式。”比起死磕某个具体目标,保持对生活的掌控感更重要。就像登山,顶峰固然壮丽,但半山腰的云海何尝不是风景?
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理解:生命的价值不全在于完成清单,而在于过程中的真诚投入。那些未竟的志向,或许正是留给世界的开放式结局——谁知道它会在谁的未来里生根发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