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 zhì yǐ mò

成语解释:见“赍志而殁”。

成语出处:宋·范浚《徐忠壮传》:“而率赍志以殁,义士所为悼叹者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

繁体字形:賫志以殁

英文翻译:To die

赍志以殁的意思

赍:1.怀着:赍志而没(mò)(志未遂而死去)。2.把东西送给别人。

志: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气;意志:人穷志不短。3.姓。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记: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7.记号:标志。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殁:死:病殁。也作没。

成语评论

什么是"赍志以殁"的典型场景?让我们看一个真实案例:北宋名将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时,他正筹划收复汴京。金国使者见证他临终前仍握着作战地图,这个画面完美诠释了成语内涵——壮志未酬身先死。

为什么现代人还要用这个文绉绉的成语?去年某科技论坛上,主持人追忆猝逝的AI研究员张明时,用"赍志以殁"形容他未完成的通用智能研究,瞬间让全场感受到那种事业未竟的悲壮感,比直白的"遗憾离世"更具感染力。

如何在日常交流中自然运用?试想同事老李退休时,项目只完成80%。酒桌上有人感叹:"老李这算不算赍志以殁啊?"既准确传达惋惜,又巧妙避免"失败"等负面词汇,这就是汉语的智慧。

这个成语只能用在生死场景吗?未必。某大学文学社将停刊的社刊命名为《赍志录》,记录那些未完待续的创作构思。这种创造性转化赋予古语新生命,证明传统文化完全能与时俱进。

我曾在敦煌见过晚唐壁画修复师的笔记,他们用"赍志以殁"形容前辈修复师留下的半成品。这种代际接力让我明白:每个未竟的理想,都是留给后来者的邀请函。或许这正是这个成语最积极的意义——提醒我们珍惜当下,更要为未来播种希望。

当00后创业者在路演PPT用这个成语时,评委眼睛发亮的反应说明:真正动人的永远是人类共通的情感。那些未完成的梦想,无论古今中外,永远能引发心灵共鸣。这就是汉语成语穿越时空的力量。

赍志以殁的造句

  1. 造句 让我们泪如雨下的,是张晖的赍志以殁,令同道中人又弱一个。
  2. 造句 得不了奖,赍志以殁的,也不甘心与草木同朽。
  3. 造句 “‘天不祚明,赍志以殁’是说上天不保与李自成结盟的南明,抗清的曹国公‘出师未捷身先死’之意。
  4. 造句 所惜天不假年,赍志以殁,善良、坚韧、热情的朱进中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生命的指针静静地停。
  5. 造句 ,空有满腔抱负而无法施展,终于赍志以殁。
  6. 造句 ,为此“欲别建家塾一区,俾子弟肄业其中”,但终“以年高不及为,赍志以殁。
  7. 造句 族人衍庆堂五亭公考虑到“吾乡虽有义仓,而实业无多,恐形支绌,且有养无教,尚留遗憾”,遂慨然表示“以兴养立教为己任”,未及实施便赍志以殁。
  8. 造句 他的儿子黄百家继承了父亲抢救汉文化的未竟之业,帮助和续修《宋元学案》,但未完成,赍志以殁。
  9. 造句 他用尽精力著述文字学——《小学识字教本》,写到“抛”字,便一病不起,赍志以殁。
  10. 造句 而彼贼徒为一人之富贵利禄起见,遂不惜厚诬君父,以致德宗皇帝郁郁引歉,赍志以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