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g rén shè yōng
成语解释: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荆人涉澭
英文翻译:Jingrenshushu
荆:1.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2.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负荆请罪。3.春秋时楚国也称荆。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涉:1.从水里走过去。泛指从水上经过:跋山涉水。远涉重洋。2.经历:涉险。3.牵连;相关:牵涉。涉及。
澭:[yōng]〔澭水〕古河名,约在今中国河南省商丘市一带。[yǒng]水聚合。
“荆人涉澭”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时会有点懵——它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其实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说的是古代荆国(楚国)人想趁着水位低时过河,结果第二天水位上涨,他们却依然按原计划渡河,最终失败。故事的核心是讽刺那些不懂变通、死守教条的人。
比如公司里的小张,领导让他每天必须用Excel整理数据,后来团队开发了自动化工具,效率提升了三倍,但他还是坚持手动处理,说“以前都是这么做的”。这不就是典型的“荆人涉澭”吗?环境变了,方法却不变,反而成了进步的绊脚石。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容易陷入这种思维?其实这和习惯带来的安全感有关。就像我们总爱走熟悉的回家路线,哪怕导航显示另一条路更快。但问题在于,当外界条件(比如水位、交通状况)已经改变时,这种安全感反而会变成风险。
换个角度看,“荆人涉澭”也在提醒我们:观察和判断比盲目行动更重要。比如旅行时遇到暴雨,临时调整行程反而能发现意外惊喜;工作中遇到突发状况,及时改变策略可能比硬扛更有效。灵活不是妥协,而是智慧。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在当代职场尤其值得玩味。见过太多人把“经验”当成金科玉律,却忽略了市场变化和技术革新。就像十年前还在用传真机的公司,如果现在还拒绝数字化,恐怕连生存都成问题。真正的能力,应该体现在“看见水位上涨就搭桥”的应变力上。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不妨多问自己:现在的水位和昨天还一样吗?手上的工具是否需要升级?有时候换个角度,答案就在眼前。毕竟,河水不会因为人的固执而停止流动,但人可以因为懂得变通而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