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iāo féi tǐ zhuàng
成语解释:形容牲畜肥壮结实。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或动物等
繁体字形:臕肥軆壯
英文翻译:are plump and sturdy
膘:肥肉(多用于牲畜,用于人时含贬义或戏谑意):长膘。蹲膘。跌膘(变瘦)。这块肉膘厚。
肥:1.含脂肪多(跟“瘦”相对,除“肥胖、减肥”外,一般不用于人):肥猪。肥肉。马不得夜草不肥。2.肥沃:土地很肥。3.使肥沃:肥田粉。4.肥料:底肥。绿肥。化肥。积肥。5.收入多;油水多:肥差。活儿肥。6.指由不正当的收入而富裕:坑了集体,肥了自己。7.利益;好处:分肥。抄肥(捞外快)。8.肥大9.(跟“瘦”相对):棉袄的袖子太肥了。10.姓。
体:[tǐ]1.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2.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4.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5.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6.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7.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8.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9.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tī]〔体己〕a.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b.亲近的,如“体己话”,亦作“梯己”。
壮:1.强壮:健壮。身体壮。年轻力壮。2.雄壮;大:壮观。壮志。理直气壮。3.加强;使壮大:以壮声势。壮壮胆子。4.中医艾灸,一灼叫一壮。5.姓。6.壮族。原作僮。
哎哟喂,膘肥体壮这词儿乍一听是不是有点土味儿?但你可别小瞧它,这可是形容人或动物体格健硕、精神头十足的老话。比如咱看那村口的老黄牛,毛色油亮、肌肉结实,你瞅瞅它犁地的架势,那叫一个膘肥体壮,活脱脱的“庄稼地里的扛把子”!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动物身上吗?” 嗐!这您可就问对喽。隔壁张大爷家的孙子刚考上体校,天天练举铁,现在胳膊比咱家擀面杖还粗,街坊邻居见了都夸:“这小子长得真膘肥体壮!”您瞧,用在人身上不也挺带劲儿?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追求精瘦身材的多了去了,膘肥体壮是不是过时了?依我看啊,这得看场合。比如运动员需要爆发力时,没点结实的肌肉还真顶不住。上次看举重比赛,解说员指着选手就说:“瞧瞧这膘肥体壮的体格,杠铃在他手里跟玩具似的!”您品品,这词儿用在这儿是不是特有画面感?
有意思的是,现在有些商家还拿这词儿玩反讽。前阵子见个健身房的广告写着:“别羡慕别人膘肥体壮,来这儿练出你的专属力量!”您听听,这波旧词新用是不是挺有意思?说白了,关键得看怎么灵活运用。
最后唠叨句,咱中华老话里藏着大智慧。膘肥体壮不单指外表,更透着股精气神。就像咱老家村头那棵百年老槐树,树干粗得三个人都抱不过来,枝繁叶茂的,村里老人见了都念叨:“这才是真正的膘肥体壮!”您说,这话里话外不都透着对生命力的赞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