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ú fú qí shè
成语解释: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胡服騎射
英文翻译:learn from other 's merits
胡: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姓。
服:[fú]1.衣服;衣裳:制服。便服。2.丧服:有服在身。3.穿(衣服):服丧。4.吃(药):服药。内服。每次服三片。5.担任(职务);承当(义务或刑罚):服刑。服兵役。6.承认;服从;信服:服输。心服口服。你有道理,我算服了你了。7.使信服:服众。以理服人。8.适应:不服水土。9.姓。[fù]用于中药;剂:一服药。
骑:1.跨坐:骑马。骑自行车。2.骑兵。也泛指骑马的人:铁骑。轻骑。车骑。3.兼跨两边:骑缝。
射:[shè]1.放箭:射箭。后羿射日。2.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射击。扫射。发射。射程。射手。3.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喷射。注射。4.放出光、热、电波等:射电。辐射。射线。照射。反射。5.有所指:暗射。影射。[yè]1.〔射干〕古书上的一种草,根可入药。2.〔仆射〕中国秦至宋代的官名,宋代以后废。[yì]〔无射〕a.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b.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
“胡服骑射”这个成语背后有什么故事?它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举个例子,一家传统企业原本只生产线下商品,但面对电商冲击,老板决定让员工学习直播带货技巧,甚至亲自上阵试水。这种打破惯性、主动适应新环境的行为,就像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让士兵改穿胡服、练习骑射一样,本质上都是“放下身段求生存”。
为什么改革总会遇到阻力?赵武灵王推行改革时,贵族们认为穿胡服是“野蛮人的打扮”,坚决反对。这让我想起老家亲戚的养鸡场:明明自动化设备能提高效率,老一辈却坚持手工喂养,觉得“机器哪有经验可靠”。直到禽流感爆发,人工防疫跟不上,才终于接受新技术——很多时候,改变需要外力的推动。
现代职场中如何实践“胡服骑射”?有个程序员朋友的故事很典型。他在互联网公司干了十年,突然被调到人工智能项目组。虽然内心抗拒,但他主动报名算法培训班,周末泡在技术论坛请教年轻人。两年后反而成了部门里最懂AI落地的“跨界专家”。这件事让我明白: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已有的盔甲,而在于随时换装的能力。
有人问:“改变传统就一定对吗?”其实成语本身没有绝对答案。就像去年某老字号餐馆尝试推出分子料理,结果流失了老顾客。这说明改变不是盲目跟风,关键要像赵武灵王那样——先分析骑兵比战车更适合山地作战,再决定换装策略。保留核心优势的同时拥抱变化,或许才是最佳状态。
观察身边的创业者会发现,成功转型的人都有个共同点:他们像草原牧民选择马鞍那样务实。有个做教培的朋友,在“双减”政策后转做老年兴趣社群,用教孩子的方法带老人画画,反而开辟了新市场。这印证了我的观点:所谓创新,有时不过是把旧本领装进新场景的智慧。
最近看到科技公司纷纷布局元宇宙,不禁想到:今天的“胡服”可能就是VR眼镜,现在的“骑射”或许是代码编程。两千年前的军事改革,放在今天依然能给我们启示——适应环境不是妥协,而是为了在变化中掌握主动权。当时代的风向转变时,提前调整船帆的人,才能最先看到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