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òu zhōng cì
成语解释:比喻最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东西。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我们很是那吃醋拈酸容不下人的不成,怎么‘拔出肉中刺,眼中钉’?是谁的钉,谁的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与眼中钉连用
繁体字形:肉中刺
英文翻译:a thorn in one's flesh
肉:1.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儿西瓜。4.性子慢,动作迟缓:肉脾气。那个人太肉,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刺:[cì]1.用针或有尖的东西穿入:针刺。刺绣。2.尖锐像针的东西:鱼刺。扎了个刺。3.用剑刺。泛指杀伤或暗杀:刺杀。刺客。4.使某些感觉器官反应强烈:刺耳。刺鼻。5.用挖苦的话揭露人的短处:讥刺。6.侦察:刺探。7.名片:名刺。[cī]拟声词。快速摩擦或火线燃烧发出的声音:刺刺地直冒火星。
“肉中刺”这个成语,听起来就让人浑身一紧。它用来形容那些让人极度厌恶、却又难以摆脱的人或事。比如有人问:“为什么领导总盯着我的小错误不放?简直像根肉中刺!”这里的“肉中刺”既表达了问题带来的持续困扰,也暗示了解决问题需要勇气和技巧。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用“肉中刺”而不是其他比喻呢?想象一下手指扎进木刺的感觉:明明伤口很小,但每次触碰都会引发尖锐的疼痛,这和那些表面看似不严重、实则反复折磨人的现实困境高度吻合。比如邻居家半夜装修的电钻声,或是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打印机,这些日常琐事用“肉中刺”形容再贴切不过。
有个有趣的发现:这个成语常出现在需要改变现状的场景中。比如朋友吐槽:“拖延症简直是我职业生涯的肉中刺。”这句话不仅表达了问题带来的痛苦,更暗含了“必须采取行动”的决心。事实上,当我们称某件事为“肉中刺”时,往往已经处在准备解决问题的临界点。
现代生活中,“肉中刺”有了新形态。比如手机APP的强制更新提醒,或是永远理不清的充电线团。这些事物带来的不是剧烈疼痛,而是持续性的精神消耗。我个人认为,识别生活中的“肉中刺”非常重要——它们就像慢性毒素,会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我们的心理能量。
面对“肉中刺”,有人选择忍耐,有人选择拔除。比如处理长期积累的家庭矛盾,可能需要像外科手术般的精准沟通;应对职场上的不公平待遇,则需要镊子般的冷静判断。重要的是记住:任何扎进肉里的刺,最终都需要被取出,伤口才能真正愈合。
下次当你感觉被什么事物反复刺痛时,不妨停下来思考:这是否已经成为我的“肉中刺”?如果是,那么此刻需要的可能不是更强力的忍耐,而是一把消过毒的小镊子,以及处理问题时必要的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