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án mián bù jué
成语解释:指连续不断
成语出处:《逸周书 和寤》:“绵绵不绝,蔓蔓若何?”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连续不断
繁体字形:綿綿不絶
英文翻译:remain unbroken
绵:1.丝绵。2.柔软:绵软。3.单薄:绵力。绵薄。4.连续不断:绵延。
绵:1.丝绵。2.柔软:绵软。3.单薄:绵力。绵薄。4.连续不断:绵延。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绵绵不绝”常被用来形容连续不断、没有尽头的事物。比如,“窗外细雨绵绵不绝,仿佛天空在低声倾诉”,这里的“绵绵不绝”不仅描绘了雨的持久,还暗示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氛围。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绵绵不绝”而不是“连续不断”?其实,这个成语自带画面感——像蚕丝一样柔软却坚韧,既有视觉上的延展性,又有触觉上的细腻联想。
再举个例子:“回忆如潮水般涌来,绵绵不绝的往事让他在深夜难以入眠”。这里的“绵绵不绝”并非单纯描述数量多,而是强调回忆的纠缠感和无法切断的特质。试想,如果用“接连不断”替代,句子就少了那种挥之不去的惆怅意味。这正是成语的魅力:用四个字浓缩复杂的情感层次。
有人或许困惑:这个成语只能形容具象事物吗?并非如此。比如在环保议题中可以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绵绵不绝,已经远超地球再生能力”。这种用法将抽象概念具象化,既保留成语的文学性,又赋予现实批判色彩。我个人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比直白的陈述更能引发共鸣,因为它激活了听众的想象力。
有趣的是,“绵绵不绝”也能用在积极场景中。比如:“茶馆里的谈笑声绵绵不绝,直到月亮爬上屋檐”。这里既展现热闹氛围的持续性,又暗含对这种人间烟火的珍视。当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这种“绵绵不绝”反而成为治愈人心的存在——它提醒我们,有些美好值得慢慢品味。
最后看个现代案例:“短视频平台上,信息流绵绵不绝地刷新,让人既兴奋又疲惫”。这折射出数字时代的矛盾:我们渴望持续获取新鲜内容,却又被无止境的推送消耗精力。从这个角度看,“绵绵不绝”不再是单纯的描述词,而成了审视当代生活的棱镜。或许我们需要学会在绵延不绝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节奏锚点。